包青天的兒子死後,試探兒媳是否守節,結果,他很放心

一個好人| 2016-01-13| 檢舉

包拯包青天,自從幾十年前那部香港電視劇火得一塌糊塗之後,便深入普通老百姓們的心裡,滿足了他們對於青天大老爺的渴望。

咱今翻《宋史》,看到列傳第二百一十九,寫著《列女》,開始還以為,是趙宋公主們的傳記呢。點開之後,才知是列於此傳中的女子,都是烈女。

其中就有包拯的媳婦崔氏。

崔氏的老公,是包拯的長子,名叫包繶。此君二十歲即早亡,留下老婆和一個幼子。

在一些故事裡,說包拯不希望媳婦年紀輕輕就守寡,讓她再嫁,但崔氏不從。

然則,在《列女》傳中,這事是如何記載的呢?「拯夫婦意崔不能守也,使左右嘗其心」。說的是,包拯夫婦覺得她還年輕,可能不會在他家守節,於是派僕人去試探他。

到底哪個版本才是對的呢?如果不是前一種說法翻譯有誤,就是想替包拯諱忌,以維護他完人的形象。但,這明明就是那個年代為人父母者在中年失子之後,最為正常的想法,根本不會對包拯的形象有任何的毀損。

想來,去試探的那個僕人,應該是個女的。她找機會,跟崔氏談心,說夫人你青春年少,尚可梅開二度,我認識戶好人家,您若有意,可代為牽線云云。

崔氏書香門家出身,外公乃是北宋初年三登相位的呂蒙正。冰雪聰明,見家人來套話,豈不會知其實是公婆主意?

新喪丈夫的她,形容枯槁不修邊幅,連妝都沒化,就來見公婆,說您是天下的名公,我能嫁到你家洗衣掃地(實際,當然不可能要做這些事,謙虛說法),是我的幸運。我生為包家人,死為包家鬼,發誓沒有其它想法。

聽媳婦此言,包拯還有什麼好說的呢?只怕是對自己以什麼之心度烈女之腹,有些面紅耳赤吧?不過他臉黑,看不出來而已。

於是,崔氏便在包家守節教子。雖然沒人暖床,但也算是其樂融融。可,世事難料啊。

數年之後,兒子居然也夭折了。

崔氏的命可真苦啊。

當時,包拯也已去世。他三十四歲才生了包繶,兒子去世九年後,他自己也架鶴了。包家似乎變得女多男少了。

此時,來了個人。

她是崔氏的母親呂氏。她瞧著自己女兒真是可憐啊。丈夫死,兒子死,在包家,還有什麼意思呢?當然,她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誘惑自己的女兒,嫁給自己族人。

各種話,肯定說了不少。威逼利誘都少不了。但崔氏,心如磐石。呂氏道,夫死從子,現在你兒子也死了,你從的什麼?

講這種話,是很傷母女感情的。使崔氏本來平復下來的心,又一次被刺痛。但為了達成自己的想法,呂氏也顧不得這麼多了。

可女兒卻說,我當時,根本不是為了兒子,而是為了公婆。現在公公死了,婆婆老了,我能不留下來照顧她?

眼見女兒是鐵了心,呂氏只好放大招,吼到,你老娘我今天來了,不帶你回去,就死在這裡了!你自己看著辦吧!

崔氏心中那個痛啊,一邊是夫家,一邊是母親,一邊是自己的節烈,一邊是母親也要孝順,到底選擇什麼?她想起了當年在公公跟前立的誓言。便說,我不跟你回,就是不孝,但要我再嫁,全無可能。唯今之計,是送您回去,但請母親,也不要再來勸說我。否則,我必以三尺白綾自盡,請您將我屍體,還與包氏。

最終,她為包家守節到死,宋哲宗加封他為永嘉郡君,詔書還是蘇東坡寫的,可謂榮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84222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