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精銳部隊系列》 之 光武雄師(2): 揭秘漢帝國最精銳的王牌部隊

《中國歷史上的精銳部隊系列》 之 光武雄師(2)

上一篇:毛主席最推崇的一位皇帝是靠什麼打下的江山?

(接上一篇)

四、騎兵時代的到來

幽州突騎在光武一朝的表演,不但開闢了一個全盛的王朝,而且將一個時代推向了巔峰。這個時代就是屬於騎兵部隊的時代。

自西漢以降,漢人的騎兵部隊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從過去的輔助兵種轉變為主力兵種;從鬆散的斥候、警戒和運輸部隊,轉變為集中的突擊和追擊兵團;從數量少比例低轉變成數量多比例高。根據歷史記載和考古研究,秦代軍隊中,騎兵僅占8%不到,西漢武帝時期則一度高達30%以上,後代的比例雖略有降低,但騎兵作為一種精銳力量的崛起,已經是無可阻擋的了。

在漢朝各地區中,北方尤其是北部邊疆長城附近,則成了精銳騎兵的主要產地。由於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幽州、雍州、涼州、并州等地成為了中原王朝的戰馬飼養基地,和精於騎射的兵源地。而這其中,幽州一帶在東漢初年更是精銳騎兵的主要產區,尤其以「突騎」名聞天下。

漢武帝太初元年,置建章營,後更名羽林騎。漢武帝取六郡功勳子弟充中央宿衛正是看中了這些地方民風果勁,可御強敵。幽州之地近匈奴,接連燕趙,其地出產戰馬,士卒頗有武勇。

西漢末幽州以漁陽、上谷兩郡為代表的突騎部隊,是自西漢武帝時代就有傳統的精銳部隊。

吳漢、耿弇、彭寵等人看中劉秀漢室後代的身份,以及劉秀卓越的政治軍事能力,料他將來必成大事,於是帶漁陽上谷兩郡突騎歸附劉秀,正是這支天下無敵的精銳部隊的加入,才讓劉秀得以在動亂的河北立足,進而掃平四海,一統天下。

從以下幾件事可以窺見幽州突騎在當時的影響力。

幽州突騎統帥之一的吳漢勸漁陽太守彭寵說:「漁陽、上谷突騎是天下聞名的精銳部隊。您應該率這支人馬支援劉秀對抗王郎,這是大功一件啊。」

還有吳漢率突騎投奔劉秀,劉秀諸將見吳漢帶來的部隊兵強馬壯,曾半信半疑的問:「如此精兵,難道也肯分給別人嗎?」

另有一件事也可以看出突騎部隊的「魅力。」劉秀收降馬武時就是用幽州突騎進行「利誘」,他曾對馬武說:「我有突騎部隊,想讓將軍你做統帥,怎麼樣?」結果馬武從此歸心。

幽州突騎不但衝鋒陷陣,突騎王豐還曾在危難關頭救過劉秀的命。所以說,這支部隊對劉秀而言意義確實非同尋常。

世人稱:「漁陽突騎,天下所聞;長戟勁弩,無出其右。」

這一巨大軍事優勢被劉秀掌握後,迅速的發揮出強大的戰鬥力,幽州突騎的威名響徹天下。

《續漢書@百官志引漢官儀》則稱:「世祖(劉秀)以幽并州兵騎定天下。」

自光武以幽州突騎取天下之後,騎兵從某種意義上已經可以左右政權的更迭,王朝的興衰。東漢名將馬援就曾說:「馬者,甲兵之本。」可見騎兵在東漢時代的重要意義。

伴隨著武器裝備和騎兵戰術的不斷發展完善,北方騎兵對步兵的優勢越發明顯。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天下大亂,豪強地主趁機崛起,架空漢中央,割據各地。而占據北方,尤其是占據河北的豪強則占有明顯的軍事優勢。比如袁紹兼并公孫瓚後進攻河南的曹操,曹操麾下眾將膽戰心驚,不敢和袁紹交戰。這倒不是曹操手下的將軍懦弱,而是當時的人都清楚擁有了河北意味著什麼。

東漢末的蔡邕就曾在《幽州刺史議》中說:「幽州突騎、冀州強弩,為天下精兵,國家膽核,四方有事,未嘗不取辦於二州也。」

從幽州突騎在東漢的地位和威名來看,曹軍眾將不敢與袁紹交鋒反而是在情理之中了。

袁紹占領河北後,不但擁有了東漢帝國的兩大王牌「幽州突騎、冀州強弩。」而且他還收編了大量的烏桓騎兵加入自己的部隊。

其實,早在劉秀的幽州突騎中,已經有了外族「僱傭兵」的身影。

烏桓,也稱烏丸,是活躍在遼東一代的游牧民族,他們善於騎射,勇猛強悍,是一支勁旅。中原王朝時常利用他們進行戰爭,久居幽州的突騎應該是混雜了大量的烏桓騎兵。

烏桓騎兵的輝煌一直延續到東漢末年,那時烏桓部落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單于叫「蹋頓」,他幾乎統一烏桓諸部,對中原王朝的威脅極大。只不過,烏桓運氣不好,他們被軍事天才曹操扼殺了,而他們精銳無比的騎兵部隊再次被收編,用於從事中國的爭霸戰爭。

從他們身上,仍然可以看到光武帝時代那支橫行天下的幽州突騎的身影。

在東漢之後的歲月中,突騎之名逐漸被代指精銳之騎兵,不特指幽州了。

簡評:幽州突騎,光武帝劉秀手中的王牌勁旅,縱橫四海,威震天下,可稱之為「光武雄師。」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84019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