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南京明孝陵的人,都會發現朱元璋的墓前,立著一塊大石碑。石碑上,寫著4個大字:治隆唐宋。
這4個字的意思就是,朱元璋對國家的治理,勝過唐宋。唐宋盛世,聞名歷史,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整頓吏治,反貪打虎,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更勝於唐宋盛世。如此讚譽,出於誰手?寫這4個字的,不是別人,是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劇照
乍看之下,有點疑惑。抹黑前朝,抬高當朝,這是多數當朝皇帝的做法。何況,清軍入關,奪了大明的江山,滿漢之別曾一度令其頭疼不已。在這種情況下,不貶低前朝皇帝,已算難得,怎麼還會對朱元璋如此讚譽有加?
康熙皇帝劇照
其實,若是留意史料上記載的康熙對朱元璋的態度,就不會意外了。
康熙6次南巡,每次經過南京,明孝陵是必到的地方。清朝的皇帝,到明朝皇帝的陵園裡,已經有點匪夷所思。更令人驚訝的是,康熙每次到明孝陵,必定會對朱元璋的陵墓,行三跪九叩的大禮。而這4個字,正是康熙有感而發寫下的。
康熙六掃朱元璋之墓,一方面說明,朱元璋確實對明朝兩百多年的江山,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對歷史有重要的貢獻,另一方面,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顯示了康熙不凡的胸懷、過人的氣度以及謀略。康熙時,滿漢的矛盾依舊突出。通過為漢人皇帝掃墓,表示滿漢一家,拉攏漢人,這也是康熙穩定統治的一個方法。
康熙晚年縱慾過度:暢春園內竟然偷歡致死
康熙年間有位格格是皇太極的幼女,順治的妹妹,輩分上算是康熙的姑母。順治遁入空門時,這位格格因為年幼尚未出嫁。康熙即位後,此女也一直留在宮中,後來,有大臣請求為之遣嫁。康熙聽後說:「現在還談什麼嫁不嫁的,我早已納為妃了。」臣屬們大吃一驚,說:「宮闈之類乃王化所基,倫常不能紊亂。
康熙晚年雄風不減
今公主於皇上乃是父親一輩,皇上怎麼能娶自己的同姓之姑為妃呢?」康熙頗不以為然的說:「未必。所謂同姓不婚,指的是母與姊妹及自己所生之子女,若是姑母輩,既非我母,又非我女,也不是我的姊妹,就算納之為妃又如何。」大臣們聽後極為惶恐,力諫不可,但康熙終究還是不聽。
康熙晚年雄風不減
在歷史上的皇帝中,康熙的生育能力是中國歷史上最多的,一生共下有五十二個崽!實屬罕見,比生殖能力強的動物還多。康熙年青時身體強健,即使到晚年也是雄風不減當年,其荒淫之名,時人無人能及。
康熙的名臣張廷玉的弟弟張某在京為官,當時還有另一漢丶人官宦世家姚氏,兩家世代通婚,張某的老婆姚氏,當時號稱國色天香,在京中漢官中,其美色在這些人的妻妾中公推第一,張某心裡也好不得意。有一年太后祝壽,詔令漢官命婦也同滿官命婦一同進宮叩祝。
康熙晚年雄風不減
於是張家和姚家的女眷便精心打扮,盛裝朝服的跟隨眾人進宮為太后賀壽。到了之後,康熙也在那裡,太后很高興,便在內廷中賜宴,讓這些人在宮裡好吃好喝,隨便遊玩,玩了一天才散。出宮後,這些女眷們散後便依舊乘坐原先的肩輿回家,其他人都安然無恙,只有一家出了問題。
康熙晚年雄風不減
當時說某京卿張某的老婆,回來的時候衣服雖然仍舊是原來的衣服,但人卻已是面目全非、衣冠不整、六神無主,根本不是原來那個人。張家和姚家雖然知道是怎麼回事,卻畏禍不敢聲張。由此,漢官命婦入宮之例,便從此停止。
以前以為清代最亂搞的是乾隆,後來才知道康熙也有這個傳統。有正史記載的老婆55個,後宮佳麗三千。其中有一個良妃衛氏,只是個漢族包衣,在後宮浣衣局被康熙給瞄上了。據說這個良妃「美艷冠後宮,寵幸無比」,而且「體有異香,洗之不去」。康熙二十三年,康熙還嫌若大的後宮太小,容不下他聲色犬馬,便利用清華園殘存的水脈山石,在其舊址上仿造江南山水修建一座奢華離宮,親自取名日:「暢春園」,作為他在郊外尋歡作樂、風花雪月的場所。此後他經常與女人、太監們私混、胡鬧與此,縱慾無度。暢春園後毀於英法聯軍。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