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9日,英國每日郵報的一篇報道《中國人在3300年前就發現美洲?》稱,美國考古學家在新墨西哥州、加州和亞利桑那州的多個岩壁上發現了商朝甲骨文。因為文字篆刻時間比哥倫布發現美洲早了2800多年,因此他認為有可能是商朝人最先發現了美洲大陸。
近日,這篇報道被一家微信公眾號「觀天下書院」重新挖掘出來,以《美國發現甲骨文:印第安人是中國人後裔》為題在網上傳播。知名律師陳有西、著名學者王小東、前香港南華早報中文網總編輯鄭維等都在微博轉發了這篇文章。鄭維表示:「好容易逃去了美洲還是逃不過被列強蹂躪的命運」,而王小東稱:「中國能把自古以來的中國領土美洲收回嗎? 」
如果這是真的,馬伯庸的《殷商瑪雅征服史》就不完全是意淫啦。
先來看看美國考古學家出示的證據:
據說這些甲骨文在中國新石器文化專家的幫助下被破譯,如「犬」、「大」等字
下面是這些甲骨文字的含義,據英媒的報道,這是用一條狗祭祀商朝第三代君主「大甲」:
不過觀察者網查證了資料,大甲應是第四代君主。
而這個符號的意思據說是「一起返回」。
至於微信公眾號「觀天下書院」的這篇文章,則基本沒有談英媒報道的具體內容,而是羅列了作者搜集的其他證據。觀察者網發現,該微信公眾號推薦了「何新時事」、「何新學術」、「何新文史」、「何新玩畫」等公眾號,可能與何新有關。作為一名有爭議的學者,何新的觀點一直未獲主流學界認同,如他對共濟會的研究。
這篇文章稱,對於美洲印第安人是華人後裔的說法在學術界早已有之。早在1939年,中國學者陳志良就提出了殷人逃美的斷想。
觀察者網很容易就在網上檢索到了類似的說法。
這篇文章認為,「牧野反戈」中,紂王下屬在外征戰的十餘萬精銳部隊後來去向不明,而據《中華祖先拓荒美洲》一書考證,這十餘萬部隊連同家眷以及奴隸共25萬餘人,經歷九死一生,飄洋過海來到了美洲。
文章還從航海技術上考證,在殷商出土的甲骨文所使用的大部分都是海龜的龜殼,另有產於馬來半島巨龜的龜殼,這說明殷商時期,中華民族的就能進行遠洋航行了。為什麼這樣就行了呢?文章給出了一個證據:「在2010年太平洋上玻里尼西亞群島一些自認為是中國人後裔的勇士,為了證明他們是中國人的後裔,不藉助於任何現代技術,就用一隻獨木舟,白天靠太陽晚上著星星來辨識方向,靠著風力和洋流作為動力,靠著原始的捕撈方式作為食物供給,經歷4個月,飄洋五萬公里,成功的於中國福建沿海海灘登陸。」
最後,文章又從文化上試圖證明。主要的例證是:1863年,在西班牙馬德里皇家歷史檔案館裡,發現了300年前記載的瑪雅人自稱從「海上神路」而來。在1922年,中華民國駐智利大使歐陽庚看到公使館房後有涕竹,而涕竹是產於中國福建等地的植物。1975年從加利福利亞海底撈出一個重達152公斤的石錨,經過年代鑑定已有3000年的歷史,經過地質學家的鑑定,該石錨的質地和中國台灣的灰岩一樣,而在中國也曾經出土了同樣造型的石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81150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