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繼承人本該是他,最後卻只能自刎而亡!

諸葛亮的繼承人本該是他,最後卻只能自刎而亡!

諸葛亮病逝前線,對於駐守五丈原的蜀漢大軍而言,是個空前危機。主將去世全軍士氣勢必低落,是否能安全地從敵軍的監視下,脫險而退,便是諸葛亮臨死前最為憂慮擔心的事了。

魏延氣蓋三軍,姜維智勇雙全,王平經驗老到,費諱協調力佳,但諸葛亮認為他們可能都無力掌握大局撤兵的規劃,需要審慎緊密的思考及行政能力,諸葛亮左思古想,最後仍然選定備受爭議、人緣不佳的行政高手——首席參謀楊儀。

在北伐前線中,諸葛亮最需要的兩個人,便是楊儀和魏延了。這一文一武之才幾乎、是蜀漢北伐軍之寶,偏偏這兩個人都恃才傲物,彼此爭執得非常厲害。五丈原病重時,諸葛亮在衡量各方面得失利害後,仍派楊儀指揮共監督撤軍工作,果然楊儀發揮了過人天才,領導蜀漢大軍迅速脫離險地。不過也發生魏延不服命令,兵敗被殺的悲劇。

諸葛亮生前,對楊儀個性猖狹、與人不和的毛病深為頭痛。他深知這種人只是高明的幕僚,但絕非優秀的領導人。因此他推舉了蔣琬。當楊儀知道諸葛亮推舉的是蔣琬時,大為不悅,不但公開蔑視蔣琬,更為自己未擁實權,強烈地表達對諸葛亮的不滿。楊儀的激烈反彈,立刻造成蜀漢新政權的不穩,蔣琬在無可奈何下,只好派遣和楊儀交情較好的費禕前往安慰。想不到楊儀見到費,感觸更多,甚至目出惡言,略帶威脅和埋怨表示:「當時丞相(諸葛亮)去世時,我如果舉軍投降曹魏;反而將會得到大功勞絕不會像現在一般的落寞;真是讓人悔恨的結果呀。

費禕大驚,不敢隱瞞,立刻向朝廷密告。蔣琬惜楊儀功勞,於建興十三年免其死罪,僅廢為庶人,流放漢嘉郡。想不到楊儀卻認為是奇恥大辱,決心赴死,他變本加厲,上書公然指責朝廷不公平,詞意相當強悍而不馴,蔣琬不得己之下,命郡令逮捕楊儀,楊儀在獄中自殺而死,妻子還蜀。

可以說,楊儀的優缺點都很突出:一方面他很有才幹,他在隨諸葛亮北伐中,每次兵出,「常規劃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度,取辦於儀。(諸葛)亮深惜儀之才幹」(《三國志·蜀書·楊儀傳》)。另一方面楊儀心胸窄狹。任尚書時與尚書令劉巴不睦,又與魏延勢同水火,最後公然出言不遜,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實在是可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77626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