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獨立戰爭,打怕1次保200年和平,火燒華盛頓後加拿大、美國再無戰爭

當北美十三州有意獨立之後,北部的加拿大便進入了視角。

一、北面魁北克地區信奉天主教的加拿大地區對於英國較為忠臣,如果十三州與英國交戰,北面的加拿大將是對手。因此,提前消滅對手便成為目標之一;

二、十三州在建立之初,仍然秉持著與英國類似的帝國思維,即土地越廣其國家實力越大。為此,在1774年,十三州便向北部的今天的魁北克地區進軍。

可惜,十三州在錯誤的時間進行了錯誤的軍事行動。當時,英國為了照顧魁北克地區的信奉天主教的原法語殖民地居民,通過《魁北克法案》給予了該地區特權。如此,魁北克法語居民對此非常滿意。同時,該地區與印第安人部落的關係,較其他地區則比較友好。由此,魁北克地區英國人、魁北克人、印第安人便有了共同的抵抗心態。而反觀十三州的軍隊,作為侵略軍顯然在氣勢上就不如北部的敵人。

1783年十三州獨立後,美利堅民族便開始了拓疆殖民。1803年,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從法國手中買入了路易斯安那地區,美國的國土面積一下子擴大了足有一倍。法國之所以以低價格賣出,一是拿破崙當時正準備入侵英國,急需資金添置武器裝備;二是拿破崙認為賣給美國之後,美國會在美洲地區拖住英國;三是法國在北美的殖民地越來越站不住腳且受益與威脅相比使之成了雞肋。

美國買入了這塊相當於法國領土四倍的廣大地區之後,英國政府立刻感受到了威脅。因此,英國一方面在海上貿易上對美國進行遏制,另一方面則由加拿大方面提供武器,印第安人向美國人報仇。

卸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說:「今年要將加拿大地區兼并,包括魁北克,只要向前進,向哈利法克斯進攻,最終就能將英國勢力徹底逐出美洲大陸。」美國必須控制整個北美洲大陸的信念後來被稱為美國的昭昭天命。

美國聲稱大英帝國在以下三個方面侵犯其主權:

英國不遵守美國獨立戰爭後雙方1783年達成的巴黎條約:拒絕移交西部地區軍事要塞,並且武裝印第安人,威脅美國的西部邊陲。

皇家海軍攔截美國商船追捕逃兵,強征美國海員入伍——這些人雖然出生於英國,但已歸化為美國公民。

英法之間的拿破崙戰爭導致的貿易禁運,使上百艘美國商船被皇家海軍扣押,美國的中立國地位未被尊重。

1812年6月18日,美國以維護航海自由的名義,對英國宣戰。美國分兵三路進攻加拿大。東路進攻加拿大的蒙特婁;沿尼亞加拉進攻,進入安大略湖兩側並北進;從底特律向加拿大進攻。

雙方軍事對比懸殊:英軍七千多人、加拿大民兵1萬多人。美軍兵力則高達6萬人。英軍雖少,但因為是為了保護在北美最大的殖民地,英軍使出了渾身解數。聯合加拿大、印第安人共同抵抗美國侵略。

這時,英國方面與法國拿破崙的世界爭霸正處於關鍵階段。英軍不可能為了美洲殖民地而放棄與拿破崙爭霸。因此,英軍的後援軍事力量極少。而美國利用持久戰的方式使得英軍方面苦不堪言。

在整個戰爭中,主要以以下幾個方向發生激烈戰爭:

在海上。英國占據優勢。當時,英國在美洲部署了97艘戰艦,其中11艘戰列艦、34艘護衛艦。美軍方面則相距很遠儘管在數量上占據優勢,它擁有戰艦10艘、快艇150艘、三四百艘海盜船。為此,美軍制訂了打了就跑的游擊戰術。但實際上,英軍在海上的優勢一直保持著,美國並沒有占有優勢。因為美國的海盜船的襲擾,英軍的補給發生了問題。1813年,英軍對美軍的海上封鎖才得以逐步完成,直到1814年則封鎖了美國全部海岸線,同時占據了美軍的諸多港口。

在陸上。首先是北進加拿大方向。美國的戰略重點是攻占聖勞倫斯河防線,占領蒙特婁和魁北克,切斷英軍的補給線,將英國人趕出北美大陸。然而,1812年7月17日,英軍突襲麥基諾島的行動,打亂了美軍的部署。8月16日,英軍向底特律發動了圍城之戰,更使得美軍在加拿大方向軍心渙散。

鎮守底特律的美軍在胡爾將軍的率領下投降,其後,美軍決定收復底特律,便於1813年1月22日發動了進攻,但在英軍和當地印第安部落的聯合打擊下徹底失敗。但美軍進軍加拿大的其他方面相對進展較好。4月27日,美軍攻占了首府約克(即今天的多倫多),因為,美軍需要回撤保衛本土,因此,美軍放火燒了約克市的議會和圖書館,並進行了範圍廣闊的劫掠。

到了5月份,美軍已經全部撤出加拿大地區,集中優勢兵力發動了伊利湖戰役,誓死奪回底特律。在9月10日的伊利湖戰役中,英軍戰敗。緊隨其後,10月5日,印第安部落也遭遇失敗。底特律重回美軍手中。

在安大略湖地區,英美軍艦發生了三次戰役,互有傷亡。但英軍最終憑藉戰艦上優勢,於1814年完全控制了安大略湖。同時,美軍被迫撤離尼亞加拉半島。1814年7月4日,美軍將六艘主力戰艦從底特律派出,試圖奪取麥基諾要塞,結果被當地印第安人伏擊,美軍落荒而逃。至此,英軍在西線戰場占盡優勢。

火燒華盛頓

在佛羅里達州的米克斯堡之戰中,美軍被印第安人打敗,戰死400多人,被俘500多人。1814年8月19日。英國將領羅斯率英印聯軍4000人在美國東海岸登陸,直取首都華盛頓。英軍的300人先頭部隊大敗美國正規軍、民兵7000人。24日,華盛頓被英軍占領,麥迪遜總統及政府成員倉皇逃往維吉尼亞山區。作為對美軍火燒加拿大首府的報復,英軍也火燒華盛頓特區。9月13日,英軍進攻巴爾的摩港,美國人在此情況下,拋棄了過往的分歧,齊心協力抵抗印軍。律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寫下了「星條旗歌」,日後成了美國國歌。

1814年12月24日,雙方在荷蘭的根特(今屬比利時)簽訂了《根特條約》,劃分了美國和加拿大的邊界線,基本恢復了戰前的邊界。

這場戰爭,使得美國鍛鍊了軍事實力,使美軍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由此,著名的西點軍校得以創立,用以培養美軍職業軍官。因為戰功卓越,安得魯·傑克遜將軍成了民族英雄,最終將其推上了總統寶座(1829年到1837年)。

同時,因為英軍的封鎖,也間接迫使美國人大力培植自己的工業體系,從而為最終在經濟上擺脫了對英國的依賴。

同時,這場戰爭也加快了加拿大獨立的速度,在對美作戰中,英語區的加拿大人和法語區的加拿大人通力合作,其民族自我精神得到了加強。最終,加拿大於1867年從英國獨立,成立了加拿大聯邦。英國方面因為在歐洲戰場大敗拿破崙,因此,對北美的這場戰爭並不在意,但在軍事戰術上也起到了些許促進作用。

美國星條旗歌譜

這場戰爭中,唯一的失敗者是印第安部落。因為,在戰爭中印第安人中有許多部落幫助英軍,戰後,美國對印第安人進行了清算。1830年,美國政府通過《印第安人遷移法案》,規定東部的印第安人要全部遷往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為他們劃定的保留地中去,美其名曰保留地,實際上根本也保留不住而且多是在當時較為貧瘠的地方。在為期三到五個月的遷徙中,許多印第安人因各種原因死亡,如屠殺、疾病等。已經被老殖民者們屠殺百萬的印第安人,再次走入了種族滅絕的邊緣。到了20世紀初,在今日美國領土上的印第安部落有九成多的人都消失了,其人口僅剩下不足30萬。

對於這一種族滅絕行為,直到1924年美國政府和國會才羞答答地承認美國本土上的印第安人是美國公民,給予他們公民權利。十年後,羅斯福政府才停止了強迫同化印第安人的政策,允許印第安人建立自己的政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77245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