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咂舌!!!清末老太監 曝宮中私密房事...........

清朝皇帝的房事,由敬事房的太監負責。

皇帝每天晚餐前後,敬事房的太監就托著一個盤,跪著呈到皇帝面前。

盤中儘是象牙做成的簽牌,每一根簽頭上,有些是黃色,有些是紅色,有些是藍色。這些顏色是表示後、妃、貴人的等級,上面還有黑字,寫明許許多多名字。

皇帝揀出一根簽後,太監就唯唯而退。

皇帝當晚要寵幸的一個女性,就是這根簽上寫明的一個。

皇帝三宮六院,嬪妃眾多,這些宮中的美女,皇帝根本弄不清楚,全憑太監安排好牙制的簽牌給皇帝揀。

皇后的簽當然是每天放在盤面第一排,但是皇帝有時要選熟悉的名字,或是特地揀一個不熟悉名字試試新。

一年過得很快,有好多妃嬪,輪不到的也多得很,所以敬事房的太監是常年受到這班女性的孝敬。

凡得到太監幫忙的,那麼她的簽牌就有機會放在盤中。

就因為這個關係,敬事房太監可以對這些女性「上下其手」。

這四個字,有些是講物質的,有些是講行動的。

唯有處子,不能亂來,一經皇帝寵幸之後,智慧大開,可能興趣漸濃。

太監本是無物可以應付的,但是有人說:「跛者不忘其行,啞者不忘其言,聾者偏欲聽聲,盲者偏欲窺光。」

所以太監對宮中女性還是慾念旺盛,碰到宮中女性飢不擇食時,也只好聽憑太監隨意處置。

所謂隨意,讀者當可以心領神會,不需把它形諸筆墨的。

除了皇后,其他女性在寵幸之前,都要剝光衣衫,一絲不掛地裹在被窩中,由太監送上龍床,揭開被的下端,再讓被寵幸的妃嬪爬入被中。

行房之時,外邊另有一個太監守著,到了相當時間這個太監就跪著喊四個字「是時候了」,這是規矩。

有些皇帝可能拍掌為號,讓太監再用被裹著退出;有些皇帝可能龍心大悅,不理什麼時候,外邊儘管叫「是時候了」,他充耳不聞。

有些被寵幸的留宿一宵也是有的。

被寵幸的女性,可能第二晚又選中,也可能一度春風之後便不再中選。

深宮春怨,幾乎每個女性都會嘗到這個滋味。

處子未經寵幸過,可能默不出聲,一經人道,以後就思念不已,於是出現一種代用品,以幼鹿茸角為最合適。

因為有茸的鹿角,是硬中帶軟的東西,藥材鋪切片能切到如紙一樣薄,足見其軟硬度恰到好處。

各地稱鹿茸角為角先生者,即是指此,南方人以訛傳訛,乃稱為「郭先生」,實在是誤會的。

宮中的怨女,當然最喜歡年輕的太監,她們認為太監總算是一個男性,所以小太監就時常得到親近的機會,稱為「上床太監」,這是宮中的公開秘密,大家都知道的。

太監們膽大妄為,代宮中怨女,特設「黑轎」及「黑車」,只要有錢到手,就敢把宮外俊男也載入宮中,其事亦見於諸家筆記,也是太監們穢亂宮闈的特種行動。

至於玉莖重生的太監,更能得到這般怨女的歡心,因為他比較能給予她們實際的需要。

慈禧認為人身體的上半部分是天,下半部分是地,地永遠不能蓋過天,所以洗澡時,上下身要分開洗,洗下身時要重新換一套用具――慈禧太后向來愛打扮,尤其對洗澡特別講究,夏天是每天洗一次,冬天則是2天到3天洗一次。

慈禧每次洗澡的時間並不固定,但大都選在晚飯過後一個小時左右。

每當慈禧太后要洗澡時,先由太監把澡盆、水、毛巾、香皂、香水等物品準備好,送到太后的寢宮門口,再由宮女把這些東西送進寢宮。

倒好水後,才請太后寬衣入浴。侍候太后洗澡的是四個經過嚴格選拔和專門訓練的宮女。

洗澡的時候,由這四名宮女分別站在太后的四周,然後由其中一名領頭的宮女拿起一沓毛巾(共有25條)放入水中,浸透以後,先撈出4條,雙手擰乾同時分給其他三人,當即一齊打開,平鋪在手掌上,然後輕輕地給太后擦拭著胸背、兩腋及雙臂。

如此擦洗六七次之後,再打上香皂,這種香皂是宮裡自製的玫瑰皂。

四名宮女必須一齊動手,把香皂塗在毛巾上面,幫太后擦身子(毛巾在一次擦完後隨即扔掉)。然後,重新把一沓新毛巾浸泡在水裡。

毛巾浸透撈出後擰得不很乾,用這種濕軟的毛巾,輕輕替太后擦去身上的肥皂,必須一遍又一遍直到擦得乾乾淨淨,身上沒有一點肥皂沫為止。

最後就是給太后塗香水,夏天多用耐冬花露水,秋冬則用玫瑰花露水,用量很大,用法也特別,使用時是將潔白的純絲綿撕成約巴掌大的塊,撒上香水,輕輕用綿片拍打身上,把香水拍均勻。

擦完香水後,四名宮女再用干毛巾把太后上身的各個部位輕拂一遍,然後給太后穿上偏衫和睡衣。上身洗好了再洗下身。

太后認為上身是天,下身是地,地永遠不能蓋過天,所以洗下身時要重新換一套用具,洗法和洗上身差不多。

慈禧太后每洗一次澡要用去100條毛巾,因為毛巾從水裡撈出來後,她就不允許再放回到水裡,故用一次就要扔掉。

以至她每洗完一次澡後,澡盆里的水都是乾乾淨淨的,看不見半點污垢。

由於要上早朝,慈禧太后每天凌晨4時到5時就要起床,起床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泡手。

這時,宮女用銀盆盛滿熱水,先把毛巾用熱水浸透,撈出後由宮女將太后的雙手包起來,再將太后被包的雙手放到熱水裡浸泡,水冷了時再換熱的,大約要換兩三盆水方可。

接著是洗臉,或者說是熱敷,用熱毛巾長時間地在兩頰和額頭上熱敷,據說這樣可以把抬頭紋熨開來,並能減少兩頰的皺紋。

此後她便坐到梳妝檯前,由侍寢的宮女幫她在兩鬢之間敷上點粉,在兩頰抹胭脂,接著便傳專人給太后梳頭。

這位專門給太后梳頭的人,人們只知他姓劉,是個老太監,一直都是他伺候太后梳頭,宮裡的人都稱他為「梳頭劉」。

後來梳頭劉人老了,於是便由李蓮英接替給太后梳頭。

不過,據清末太監信修明的回憶,慈禧太后40歲之後,頭髮就已脫落很多,僅存鬢邊和後腦的短髮,儼然一位禿老太太。

修飾時全靠用技巧去遮掩,即頭頂心用一束假青發,以紅膠粘住,兩邊再貼上發片,大兩板頭,這是一種滿式的宮妝。

因為頭上粘了假髮,所以太后平時行動都小心翼翼,生怕假髮會突然脫落下來。太后平時最忌諱掉頭髮,大有視頭髮如命的程度,所以李蓮英每次給她梳頭時,顯得格外小心,生怕梳掉一根頭髮。

萬一真有頭髮掉了下來,也得悄悄把掉下來的頭髮用手拈住,迅速收起來,絕對不能讓太后本人知道。梳完了頭之後,太后重新開始描眉畫鬢,敷粉擦紅。

她坐在鏡子面前對著自己前前後後、左左右右地反覆照著,橫挑鼻子豎挑眼,仔仔細細地挑毛病,直到完全滿意為止。

最後還要看看腳上穿的襪襪正不正,兩隻腳站平來左比右比,因為她的襪子是綾做的,中間有一條線,穿上後線縫要正對著鞋口才行。

所有這一切,都要讓她認為滿意了,才可以由李蓮英攙扶著走出寢宮,準備上早朝。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慈禧太后滿手均留有約二寸長的指甲,每天晚上必須進行泡洗修剪。

修剪之前要用圓圓的比茶盞大一點的玉碗盛上熱水,挨次把指甲泡軟,把彎指甲校正理直,對不端正的地方除了要用小銼銼平整,用小刷子把指甲里里外外刷一遍外,還要用翎子管吸上指甲油,對其均勻地塗抹,最後再給指甲戴上用黃綾子做的指甲套。

對此,太后備有一個專門放置修指甲工具的盒子,而所有修指甲工具都是從國外進口的。

太后對每次修指甲時剪下來的指甲,都很細心地保存在一個專門的盒子裡,心情特別好的時候,會端出來打開欣賞,顯得分外珍惜。

可是好景不長,在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出逃西安的前夕,將滿手的指甲全部剪掉了。英國人巴克斯自稱睡了慈禧太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74248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