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聞緣
在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世界上絕大地區明顯陷入窘況。擁有300萬人口的上海卻是一個舞廳,夜總會、妓院雲集的繁華大都市,並享有「東方巴黎」之美譽。上海高度發展成為城市精英和外籍人士趨之如騖的特區,以聚集各種不良的場所而聞名,諸如賭馬、賽狗或鴉片館。相傳上海的基督教傳教士都在搖頭後陷入沉思「如果上帝允許上海這樣繼續下去的話,祂就會很對不起當年(被天火焚毀的兩座罪惡之城)所多瑪城和蛾摩拉城了。」
以下是在上海在成為21世紀的不鏽鋼叢林之城前的罪惡之城一瞥。
上圖是福州路(Fuzhou Road,四馬路),20世紀30年代上海夜生活的黃金大道。1911年移居上海的美國記者卡爾•克朗(Carl Crow)在他的《中國導覽手冊》(guide Handbook for China)中詳細地描述了這個城市,其中對福州路的描述如下:
大街的兩邊建有林林總總華麗的中國餐館,各家餐館都競相用俗氣的飾金、鏡子、圖畫、漆器寶盒作裝潢。晚間8點鐘街道上的燈就亮了起來,一片燈火輝煌,以此得名「中國的白色大道」,飯店都擠滿了中國的食客,通常會提供60至70道菜,直到到午夜才打烊。
當然,福州路既富盛名,兼具臭名,譬如位於726巷的會樂里(風月巷)有151家「歌廳」(妓院),為上海仕紳們提供夜間聲色犬馬之娛。
百樂門飯店(The Paramount Hotel)設有富傳奇色彩的舞廳,是上海的一所別致而又迷人的社交場所。百樂門的舞廳裝有玻璃地板,配以彩色燈光、舞廳酒吧,還有幾個更私密的社交活動的休息室。上圖為女士們在晚間聚會時,在百樂門的一個休息室中。
1953年,在上海的一位美國旅行家露絲•德(Ruth Day)把在百樂門的玻璃地板上跳舞比喻作「在雞蛋殼上起舞。」俄國合唱團的女團員們對露絲•德來說可能有點淫穢:「她們穿的衣服極少,佩戴帽子,拖鞋和細小的纏腰布。」
上圖,人們沿著兆豐花園(Jessfield Park,極司菲爾公園,梵王渡公園,白利南路公園)的水池邊散步。這個公園建於1914年,原是私家花園。兆豐花園的周圍有不少極為熱鬧的賭場和頹廢的夜總會,並以擁有外國樂隊和裸體表演大做宣傳。
到了20世紀的30年代,上海有許多女士已經打破了婦女必需居家的傳統模式。在20世紀之初,在西方的影響之下,追求中國現代化的浪潮下,婦女們開始涉足上海的舞廳,飯店和劇院。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在其館方博客上寫道20世紀30年代的廣告描繪了「上海現代女性的理想:外表時尚,她是...周旋於在家庭和社交場合,非常自信和沉著」
靜安寺路(Bubbling Well Road)上的大華飯店(Majestic Hotel)曾是上海最令人目眩的夜總會,是這個城市最高檔時尚的地區(譯註︰蔣介石和宋美齡在大華飯店舉行婚宴)。
《上海舞蹈世界》(Shanghai's Dancing World)一書的作者安德•菲爾德(Andrew Field)在他的書中是這樣描述大華飯店的「上海最宏大的飯店,華麗舞廳的中央地帶鋪滿了大理石、巨柱、涼棚、希臘羅馬式的雕像,還有幾座小天使居中的噴泉。…這座具有義大利風格的花園…在夏季炎熱時候,可作為戶外舞廳。豪華的戶外舞廳裝飾有扇形遮棚以及遍布玫瑰花的柵欄。」
派克飯店(Park Hotel,今名國際飯店)(上圖夜景左邊遠處)是由匈牙利籍名建築師鄔達克(Laszlo Hudec)所設計的具有裝飾藝術風格的飯店,1934年落成。這座高272英尺的飯店在20世紀30年代是上海最高的建築,擁有22層,200多個房間和套房。露天(Sky Terrace)舞廳是設在飯店最高層的夜總會,安裝有一個可伸縮的屋頂,讓客人可以在夜空下跳舞。當時的中文雜誌《禮拜六》把派克飯店描述成為數不多的高檔舞廳,不像其他的舞廳一樣「出賣靈魂」或出賣身體。
照片的左側是上海賽馬的大看台。上海的賽馬俱樂部(Shanghai Race Club)成為城市賭博收入最富有的公司之一。當毛澤東在1949年建立政權後,他把賭馬作為一種資本主義不道德的娛樂加以禁止了。
上圖,犯人站在上海北部一家戒菸(鴉片)醫院門外。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鴉片很容易取得而且消費量很大,雖然吸食鴉片到了30年末已大量減少,雪茄菸愈來愈受人們的喜愛。據傳,盤踞在上海法租界的杜月笙公館(Mansion Hotel,今名首席公館酒店)的青幫們所走私的鴉片占世界總量的40%。
在20世紀的30年代,電影開始廣泛地受到歡迎,但是劇院仍占據主要的部分。卡爾•克朗在其《中國導覽手冊》書中還寫到歐洲人對上海的劇院影響頗深,引進了更多的西方的戲劇,讓中國演員扮演起西方人物。「在這些角色中,」他寫道,「拿破崙是大受歡迎的人物,來此的遊客都要藉機觀賞由中國演員扮演的拿破崙和約瑟芬...... 通常五毛錢就可以買到劇院最好座位的票了。」
上海有兩個主要的歐洲人居住區︰英人轄區和法租界。迄今在此區,仍然可看到許多歐洲風格的建築。
上圖為國泰大戲院(Cathay Cinema,後更名為國泰電影院)後面一景,這個電影院建於1932年。在30年代,電影的受歡迎程度高漲,到30年代末期,上海市共有36家電影院。國泰大戲院和相鄰的法式運動俱樂部(Cercle Sportif Français,法國総會)、格羅夫納公寓(Grosvenor House,峻岭寄廬)以及華懋公寓(Cathay Mansions)構建而成國泰大廈(Cathay Complex,今錦江飯店)。
上圖為法租界亞爾貝路(Avenue du Roi Albert)的禮堂,曾經用做回力球場。在20世紀的30年代,這是在上海大受歡迎的西班牙運動。打回力球時,運動員在有三面圍牆的場地上努力地擊球,使球在地板上劃線區內彈跳不墜。此運動是當時上海許多賭局之一。
上海外灘,有時也被稱為上海的「前門」,海灘邊有一字排開的外資銀行和商業建築。這裡是城市的主要商業區,也是購物者和觀光客主要的步行區。
蘭心戲院(Lyceum)是成立於1866年的愛美劇社(Amateur Dramatic Club,ADC劇團,大英劇社)的劇場。直到1931年,電影已經很受歡迎時,外籍社區的人士仍在此劇場上演歌劇、音樂會、戲劇和進行其他社會活動。
位於法租界內的法式運動俱樂部(Cercle Sportif Français,法國総會)成員在化妝舞會後擺姿勢照像。謠傳該俱樂部的成員比其他外國的社交俱樂部還平等,每年允許中國會員,甚至40名婦女參加。一名《上海日報》的作家把它描寫為上海市「最可愛的」的舞廳之一。
一些人站在上海某個保齡球館外面。
游泳池是上海社交俱樂部的特色。這個游泳池的具體位置不詳,但是人們都知道法式運動俱樂部(Cercle Sportif Français,法國総會)有游泳池,還有草坪網球場、一個撞球室(撞球室)和一個保齡球館。
上圖為南京路(Nanking Road,派克路,大馬路)上。雙層電車的車廂外掛著是「美麗牌香菸」的巨幅廣告。這裡是上海購物中心,上海四大新式百貨商場(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的所在地。上海外國租界的主要街道上有林林總總的夜總會。
上海的娛樂中心往往集中在一個地區;大部分的電影院、歌劇院和戲院都集中在「跑馬廳」( Recreation Ground)附近。人們習慣在晚上先去看劇場的演出或看電影,然後再到舞廳跳舞或去夜總會。
上圖為上海的一家劇院,觀看演出的幾乎都是歐洲人。
出處︰《外交政策》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