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傳奇而短暫的一生引得無數人的好奇和崇拜。上個世紀,李小龍這張東方面孔就是全世界動作電影的招牌和武術界的代言。下面就讓我們來盤點李小龍33年人生中的十大成就。
10.成功的配角
你可能記得電影《龍爭虎鬥》、《精武門》中的李小龍,或者是某部電影中30層高樓上的一個利索的飛躍。但最開始,李小龍作為真正意義上的主角是在美劇《青蜂俠》中飾演的凱托一角。
李小龍身著三件套西裝一腳飛踢在一個人的腦袋上——這個動作留給觀眾深刻印象。凱托在劇中原本是主角青蜂俠的搭檔,然而李小龍將武術的技巧融入凱托這個角色,成功地使這個角色大受歡迎。在《青蜂俠》播完一季後,凱托和他的閃電般的身手使李小龍一時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
事實上,《青蜂俠》在香港播出時,香港人直接將這部美劇稱為「凱托秀」,並且說凱托是他們看這部劇的唯一理由。
9.無敵鬥士
如果我們說李小龍在任何一場打鬥中都不會被打敗,你一定會覺得這是腦殘粉說的。但是,這絕對不是粉絲單純的吹捧,許多與他共事過的人都一致認同李小龍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鬥士。
成龍曾經公開評論李小龍的拳速是他見過的最快的。查克·諾里斯在回應他與李小龍的一場比賽中說道,「哦!李小龍啊!沒有人能夠打敗他!」。
無數拳擊手也非常稱頌李小龍的武打技巧。蘇格·瑞·里奧納德的評價是「首屈一指」,喬·路易斯更是將李小龍視為第一競爭對手。專家們也通過各種方法測量李小龍的拳速,最終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李小龍進軍拳擊行業他將取代曼尼·帕奎奧(拳王)的地位。
8.「恰恰」冠軍
很少有人知道,李小龍是1958年香港恰恰大賽的冠軍。
李小龍最初學跳恰恰是為了吸引女孩的注意。他覺得女孩子不會對他用兩個手指做伏地挺身或跳到八尺高感興趣。等到他對習武越發著迷後,他意識到可以將舞蹈中的一些技巧嫁接在踢腿出拳上。最讓他受益的是,多樣的舞步使他的動作更敏捷,身體更平衡。
7.打鬥風格和人生哲學
有些人說,衡量一個人的成就要看在他離世之後,他給世界留下了什麼。按照這個邏輯,李小龍在大多數人的童年裡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恐龍戰隊》。
在第一部《恐龍戰隊》中扮演金色戰士的傑遜·大衛·弗蘭克將李小龍視為最大偶像,他模仿李小龍的打鬥風格和為人處事只為更好地扮演這個角色。劇中的另一演員喬尼·博斯·勇也精心研究過截拳道(見下文)的精髓和李小龍的個人風格。
6.截拳道
在李小龍意識到死板僵硬的傳統武術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格鬥的需求後,他自創了一套混合性的現代武術體系。他學習了像拳擊,詠春拳甚至劍術之類的搏鬥形式,提煉它們的精華創造了截拳道。這套武術旨在通過極具爆發力和迅速高效的移動儘可能以消耗最少體能來結束戰鬥。快速的出拳和踢腿令對手防不勝防。
5.與黑帶對手的對決
李小龍喜歡錶現自己擅長的事。在1967年的一次跆拳道比賽中,李小龍走向一位名叫維克·默的黑帶選手,詢問他是否願意和他進行一次對決。對決規則是李小龍在黑帶選手幾步之外向他出拳,而黑帶選手要做的就是攔截或避開李小龍的拳頭。
黑帶選手答應了李小龍的邀請。在深呼幾口氣後,默點頭示意自己已經準備好。但在他移動身體之前,李小龍已經縮短了兩人之間的距離,拳頭正對著黑帶選手的鼻尖,僅僅一英寸。
如上八次之後,黑帶選手不得不承認李小龍的速度實在是太快了。但李小龍並沒有聽到黑帶選手的評價——對決一結束,他就離開了。
4.優秀的詩人和哲學家
詩歌與武術似乎是兩個極端,但他們之間有個令人驚嘆的強有力的紐帶。李小龍除了用武術武裝自己的身體同時也用詩歌裝備自己的思想。
李小龍是一個非常愛閱讀的人,家裡收藏了大量與詩歌和哲學相關的書籍。但他又不是單純地走馬觀花式地閱讀,他還將閱讀得到的道理應用到生活和處事的方方面面。他最著名的名言是「如水論」(大意是:像水一樣,能屈能伸,柔軟而剛強——譯者注)。他的追隨者也喜歡研究他的私人筆記,信件和隨筆等,這些珍貴的資料無一不體現了他是一個注重內涵的人。
李小龍沒有出版過他的任何作品,但這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完美的詩人,他常常將自己的詩作與他所愛的人分享。
3.堅持不懈的完美主義者
無論是在工作還是休息,李小龍都不會放鬆對自己身體的訓練。與李小龍合作過的一位導演的妻子在感受過李小龍的肱二頭肌之後,害羞地將它形容為「溫暖的大理石」。
李小龍的妻子透露道,李小龍每天都會做上千個仰臥起坐和伏地挺身,即使在看電視時也會做劈叉,並且隔三差五地長跑五千米和騎行十公里。
在訓練時,即使是對著紙板和護具,李小龍也不會做做樣子,有絲毫鬆懈。和其他人一起訓練時,他會要求他們全副武裝保護好自己,因為他不會手下留情。
2.世界上最優秀空手道選手的良師
李小龍成名後,來自名人的私人教練的聘請函應接不暇。一開始他還有點猶豫,後來覺得沒必要和金錢過不去,於是他開始了私人教練的生涯。
令他驚訝的是,許多小有成就的武術家也來找他,懇請他來為自己上課。李小龍很樂意幫助他們提高技能,而這些名人學員也多次在公開場合向他致謝。
曾經有一個學員包攬了全美所有空手道冠軍賽的金牌。這簡直無法用恰當的語言來形容。就好比博爾特(牙買加短跑飛人)教授獵豹,羚羊和游隼如何跑得更快,有所成就的動物們在電視上向他致謝。
1.流行文化中亞洲形象的改變
李小龍對世界最大的影響可能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流行文化中亞洲人的形象。在李小龍之前,電影或電視中的亞洲人要麼是刻板的種族主義者要麼是毫無存在感的路人。李小龍討厭這樣的偏見,也試圖去修正這樣的偏見。在《青蜂俠》停拍後,李小龍找不到工作了。因為沒有導演願意聘請一個亞洲人來擔任一部劇的主角。更糟糕的是,李小龍在收到比爾·多齊爾的一張紙條後才得知《青蜂俠》停拍了,紙條上寫著「孔夫子說,青蜂俠不再嗡嗡叫了」。
種族歧視並沒有使他停下腳步。1971年李小龍回到香港,出演的幾部電影中的優秀角色令他再次成為超級巨星。《精武門》上映之後,李小龍寫了一封信給華納兄弟,信中寫道:「我會以任何一種方式再次進軍美國」。一年後,李小龍出演的電《龍爭虎鬥》是第一部由好萊塢電影製片廠製作的中國武打片。
不幸的是,距離電影首映還有六天,李小龍去世了。他最終沒能看到熒幕上亞洲人形象的轉變。但即使在去世後,李小龍也給曾經因為他的膚色而蔑視過他的每個人當頭一棒——《龍爭虎鬥》成為了文化意義上最偉大的電影著作之一,而他本人也被《時代》周刊評為20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名人之一。不知道多齊爾得知這個消息後是什麼感受!
原文:http://www.toptenz.net/10-reasons-love-bruce-lee.php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57518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