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李鴻章畢生心血乃北洋水師,所以,聊北洋水師先從李鴻章說起。中堂大人李鴻章有見識,有謀略,懂世故,不迂腐,可以說,那個時代中國能成事的非中堂大人莫屬。
(剛完工不久,尚停在伏爾鏗造船廠的「定遠號」戰艦)
我們不妨拉幾個當時的人物來對比下。張之洞張香帥大人,好一個文筆風流,所以人稱香帥啊,連慈禧太后都跟小李子說,我最愛批張之洞的奏摺,因為文章寫得好。但是呢,做實事可不比做道德文章,當年漢陽鐵廠沒有化驗礦石材料以致買錯鍋爐,以致煉出的鐵材又爛又脆,就是因為香帥一句我中華神州地大物博,什麼沒有?他的屬下個個拍手叫好,連連稱讚。最後呢,年年向戶部要上百萬兩銀子頂著虧損的漢陽鐵廠。要不是李鴻章指著盛宣懷幫他一把,把鐵廠改為官督商辦,置辦一批新鍋爐,漢陽鐵廠早關閉了。說好聽話,做好文章的人太多了,因為那些個科舉制度太容易選出這樣的人,但是能幹實事的實在不多,而中堂大人居其一。
我們再來一個,翁同龢,兩代帝師,他負責那次科舉考試的閱卷怎樣呢?康有為寫的文章刀刀見血,衝著就制度來,何等見識胸懷啊,然後翁同龢說張謇的文章語句平實,就點他做狀元了。於章句小楷見真實力?笑話!盛宣懷評價道:翁同龢乃兩代帝師,怎麼說也是亞聖,怎麼心胸這麼狹窄?而李鴻章心胸卻開闊得多,多年來在淮軍出生入死,戎馬天下,見慣生死,心胸能不開闊嗎?面對張之洞和翁同龢的多次彈劾中傷都能化險為夷。
最後再看一個,戶部尚書閻敬銘。說來閻敬銘是個人物啊,當時慈禧太后管著戶部要錢修頤和園,閻敬銘立場強硬,戶部就是沒錢,被慈禧那個罵啊,頂著要殺頭的罪,他知道戶部那些個錢是不應該拿來滿足慈禧的私慾的,最後呢,被撤了。是個忠臣啊,忠言逆耳,可是也要懂世故,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多少年了?你以為憑一兩句話能說動她?最後招致撤職,還能貫徹你為國盡忠的理想嗎?李鴻章也知道慈禧修園子搞大壽不對,但那有什麼辦法呢?他也想用那些錢裝備北洋水師,不想讓那些錢扔進頤和園打水漂啊。最後他搞了個海防捐,向張之洞要了一百萬兩,又向外國銀行貸了兩百萬兩,把修頤和園的錢給填了,最後才去護他那北洋水師,因為他知道,慈禧太后開心了,自己才能辦成事。
(「濟遠」號)
所以你看看,說李鴻章能辦實事、有眼界、懂世故、有胸襟,此話不假吧。他一邊對朝廷說北洋水師遠東第一,世界第四,比美國水師還厲害,一邊對那些日本倭寇何足掛齒的言論不屑一顧,他知道,水師實力還要增強,還要繼續燒錢。但是啊,太多精力花在了權利鬥爭上,光是頂著張之洞的嫉妒、翁同龢的攻訐,光是討好李蓮英李公公,光是看慈禧太后的臉色,這些種種就有他好受的了。
李中堂在北京頂著事兒,誰在山東治水師呢?水師提督丁汝昌是也。丁將軍啊頂將軍,當年跟著李鴻章在淮軍出生入死,李鴻章信任他,但是丁汝昌實在太軟了,治軍確實無方。當年醇親王,就是光緒皇帝的親生父親,被派去代天閱兵,去看看北洋水師有多麼威風。李鴻章先他一步去準備閱兵事宜。那當時北洋水師什麼情況呢?先去旅順看黃瑞蘭,這傢伙私吞國家財產,連買炮彈的錢都敢貪了,怕事情敗露把自家記帳的都殺人滅口了,放炮彈的廠庫全放石頭了,好在李鴻章發現了,殺了他頭。這個該殺千刀的傢伙死之前還跟李鴻章求情,念在他是李中堂的合肥老鄉,念在他當年在淮軍天天給李鴻章吸毒瘤,想撿回一條命,真是可笑極了。
那艦隊上呢,定遠號管帶劉步蟾,他在定遠號上幹什麼?吸鴉片!他的水手和將士呢?在定遠號上聚賭!荒謬啊,定遠號是北洋水師的王牌戰艦,王牌都這樣,仗還怎麼打?再看中軍左副將方伯謙,軍隊訓練的時候偷溜回家,建新房,娶了兩個姨太太,一個16歲,一個19歲,真會享受啊。李鴻章差點把他的腦袋也砍了,就是丁汝昌帶著其他人跪著哭著求情他才免於一死。但是最可恨的是,就是這個方伯謙,甲午海戰的時候臨陣脫逃,致軍大敗。當時,除了鄧世昌和他的志願號軍紀嚴明外,其餘各艦都問題多多,將士隨便上岸,嫖賭飲賭,紀律鬆散。
到了醇親王代天閱兵那天,李鴻章請了各國使節來觀看,那結果是什麼呢?為了顯示北洋軍艦的精準射擊,他們在3800米外放了艘靶船,開炮把靶船擊沉。其實啊,北洋軍艦放了三下空炮,靶船上三個敢死隊員引爆了三次炸藥,這樣製造了軍艦開炮擊沉靶船的假象。醇親王和外國使節拍手稱好啊,醇親王還高興得作詩一首。丁汝昌給李鴻章解釋道,北洋只有三顆炮彈,末將實在捨不得用?
這樣的軍隊要說不敗,你信嗎?
(濟遠艦艦尾的150毫米克虜伯炮)
當時的日本人又在幹嘛呢?明治維新始於1868年,甲午中日海戰在1894年,短短26年而已。這期間他們經歷動盪和陣痛,看看「明治維新三傑」,木戶孝允病逝,大久保利通被暗殺,只有西鄉隆盛撐著動盪的議會。那個議會可是政客們天天撕扯吵架的戰場啊。但是明治天皇真是勵精圖治,他知道日本要崛起首要打敗清國,從清國的屍體上跨過去才能實現日本的繁榮,他甚至要把自己的私人財產捐給日本海軍以購買航速極快的吉野號。
但是你看光緒帝,慈禧太后說句話就能把他嚇個半死,何談勵精圖治?當年白花花的銀子都給慈禧拿去修園子去了,要是都拿去裝備海軍,北洋至於這麼早敗?當然,那根本還是政治制度的問題,康有為說得好,以前天天講道德,以為出兩個清官就能救中國?笑話!關鍵還是「制度」二字。人家日本都有議會了,你清國還要請慈禧太后懿旨,請老佛爺聖裁,怎麼談富強?
所以說啊,北洋水師被日本人打敗是遲早的事。只不過,這事來得早了點,來得突然了點,來得讓全清國人民難以接受了點。不過這樣也好,至少讓那些個知識分子早幾年清醒。只是,苦了李鴻章畢生心血,悲了那些犧牲的將士。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