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不嫁、獨身終老……這個神秘群體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故事?

| 2019-02-05| 檢舉

  提到「自梳」,你是否知道是什麼意思?

  「女性將頭髮像已婚婦女一樣盤起,以示永不嫁人,獨身終老。」這是人們對「自梳女」的定義。

  自梳女產生於清朝後期,至今有300多年歷史,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獨有的特殊群體。

  

不婚不嫁、獨身終老……這個神秘群體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故事?

  自梳女合照。東莞自梳女陳列館供圖

  為什麼珠三角地區會有「自梳」的習俗?「自梳」的儀式是什麼樣的?「自梳女」過著怎樣的生活?中國最後一代「自梳女」現在還有多少?

  說起「自梳女」,外界大多對她們抱有很大好奇心和疑問。

  自梳女分布在哪些區域?

  自梳女主要分布於珠三角地區,以南海、番禺和順德為主,極少部分分布於中山、肇慶地區。早在清朝後期,珠三角地區就有 「自梳女」的記載。據《順德縣誌》記載,當時,順德蠶絲業發達,許多女工獲得經濟獨立,她們渴望自由的同時,也被工作所束縛,情願終身不嫁。番禺、東莞等地的自梳女情況也與順德相仿。

  

不婚不嫁、獨身終老……這個神秘群體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故事?

  當年珠三角自梳女分布區域圖。李映民 攝

  中國古代封建禮法嚴苛,不少女性不甘受虐待,矢志不嫁,或與女伴相互扶持以終老,這就是「自梳女」的雛形。明代中後期由於蠶絲業的興起為女性提供了獨立謀生的機會,「自梳」的習俗在封建禮法的壓迫下,得以相沿300餘年。

  

不婚不嫁、獨身終老……這個神秘群體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故事?

  自梳女。東莞自梳女陳列館供圖

  當時許多女工收入可觀,經濟獨立。她們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後,在婆家受氣,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縛,情願終身不嫁,於是產生了自梳女。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區的自梳女情況與順德相仿。

  自梳有什麼儀式?

  過去「自梳」,需要有特定儀式。先由族人擇吉日,請德高望重者主持祭祖,然後舉行「梳髻」儀式,自梳女將自己的辮子挽成髮髻,表示永不嫁人。

  視頻由東莞市自梳女陳列館提供

  儀式既悲壯又喜悅。儀式當日,還要擺上幾桌酒席,請親朋聚會,以示公眾。「自梳女」一旦辮子梳起就不得反悔,日後如有不軌行為,就會為鄉黨所不容,會遭到酷刑毒打,被裝入豬籠投河溺死。古時候「自梳女」死後,其父母不得收屍葬殮,由自梳女們用草蓆包裹,挖坑埋葬;倘村中無自梳女,便被拋入河中隨水流去。自梳女自梳後,便自立於社會,可以走出深閨,出外耕作、經商或打工。

  

不婚不嫁、獨身終老……這個神秘群體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故事?

  自梳女。東莞自梳女陳列館供圖

  她們為什麼會選擇自梳?

  辛亥革命以後,封建制度和習俗徹底破除,自梳這一風俗日漸衰落,新的自梳女很少再出現。直到20世紀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區蠶絲業逐漸衰落,年輕女性失去了可以立身的職業,年輕女性只能漂洋過海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南洋地區打工,女性「自梳」情況又一次出現高潮,這就是中國最後一代「自梳女」。

  

不婚不嫁、獨身終老……這個神秘群體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故事?

  自梳女。東莞自梳女陳列館供圖

  東莞常平鎮時著名的僑鄉,該鎮就曾有多位「自梳女」。今年97歲高齡的「自梳女」葉瑞娣就是其中一位。她二十幾歲時因為家庭困難,通過人介紹去到馬來西亞打工,主要負責給主人家帶小孩,一干就是50年。主人家的小孩都是她一手帶大的,現在還認她作乾媽。2007年,葉瑞娣回國定居,2011年東莞市為自梳女恢復國籍,葉瑞娣也正式入戶常平鎮,安度晚年。

  

不婚不嫁、獨身終老……這個神秘群體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故事?

  「自梳女」葉瑞娣。視頻截圖

  常平鎮的「自梳女」蕭全歡則年僅16歲就漂洋過海去南洋打工,現在已經百歲高齡的她對於在新加坡打工的往事已經記不太清楚了。蕭全歡表示,她在外面幫人打掃、帶孩子、煮飯,每月工資僅有25新元,她自己一個月花5塊,其他的全部寄給家裡,平時哪裡都不敢去,因為一出去就要花錢。

  

不婚不嫁、獨身終老……這個神秘群體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故事?

  「自梳女」蕭全歡。視頻截圖

  對於選擇「自梳」的原因,很多還在世的「自梳女」都不願意多談。有「自梳女」就表示,如果結婚了,主人家就不願意僱傭她們了。

  

不婚不嫁、獨身終老……這個神秘群體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故事?

  「自梳女」合照。東莞自梳女陳列館供圖

  橋瀝村村民利來金則告訴記者,他的一位親戚就是還在世的「自梳女」,現在定居在香港。「當年她們這些年輕的女孩子去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是給當地富人當女傭,很多都是年輕漂亮的女孩子,吃住在主人家裡,女主人難免不放心,如果『自梳』的話,會更加容易被主人家接納,這也是當時很多女孩子選擇自梳的原因。」

  

不婚不嫁、獨身終老……這個神秘群體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故事?

  自梳女。東莞自梳女陳列館供圖

  「當時去南洋打工的女孩子選擇『自梳』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如果嫁人了,女孩子賺的錢就不能寄回國內貼補娘家,為了能一直幫助國內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很多只能選擇梳起不嫁。」 東莞自梳女陳列館館長楊芷茵說。

  

不婚不嫁、獨身終老……這個神秘群體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故事?

  「自梳女」用過的包箱。李映民 攝

  「當年我的姑婆在國外給人家當女傭,會把主人家不要的豬油熬出來,把主人家吃剩的米飯曬乾,一點一點存起來,加上錢和舊衣服等寄回來給國內的家人。在經濟困難時期,要不是有這些華僑物資的資助,可能很多人會餓死,現在想起來大家都很感恩。」利來金說。

  

不婚不嫁、獨身終老……這個神秘群體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故事?

  「自梳女」合照。東莞自梳女陳列館供圖

  自梳女還剩多少人?

  楊芷茵告訴記者,新中國成立後,在國外的「自梳女」群體也一直很關注家鄉的情況。在1957年常平鎮發洪水,原來自梳女居住的「十姊妹」屋與周邊房屋都被沖毀。後來,海內外的常平籍自梳女知道後自發捐錢,據說多達500名自梳女籌集過資金,在1959年把籌集到的錢寄回常平,委託常平墟一名叫「波仔」的建築工重建三處「十姊妹」屋,取名為「義和堂」、如意堂、成意堂,幫助家鄉的「自梳女」。

  

不婚不嫁、獨身終老……這個神秘群體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故事?

  常平「義和堂」如今成了東莞自梳女陳列館。李映民 攝

  「男兒漂泊為本分,女子漂泊為家貧。」曾經「自梳女」為謀生計漂洋過海的辛酸歷史隨著社會的發展一去不復返。截至2018年東莞記錄在冊的「自梳女」僅剩15人。隨著歲月的流逝,「自梳女」這個獨特的群體終將退出歷史舞台,但她們的故事和這一獨特華僑文化卻被人們流傳下來。

  視頻由東莞市自梳女陳列館提供

  近年來,珠三角各地開始建立各種「自梳女」相關的博物館、紀念館,其中包括順德均安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館、東莞自梳女陳列館等,展示著這一獨特的華僑群體的歷史。

  作者:李映民 李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201048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