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千年的死因終於被揭曉!專家:並非累死,而是絕症

| 2019-02-02| 檢舉

蜀漢丞相諸葛亮,自出茅廬助劉備圖取大業,數十年披肝瀝膽,終成「鞠躬盡瘁」之名,以至千年之後的清代康熙帝仍不禁讚嘆「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事實上諸葛亮的「弘毅忠壯,忘身憂國」之心,受其父輩影響很大。《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諸葛亮出身琅琊望族,諸葛一門早在漢元帝時期就是掌管一方郡縣的大吏,到了諸葛亮之父諸葛珪一代時,家門雖有沒落,僅為郡丞一職,但仍然是享譽琅琊的大儒。諸葛珪為人高雅淡薄,喜讀經史好論家國大計,有父如此,諸葛亮自幼耳濡目染志向不俗。然而人事無常,諸葛珪因病早亡,年幼的諸葛亮暗暗立志要繼承父願重振家門。

諸葛亮千年的死因終於被揭曉!專家:並非累死,而是絕症

父親去世後,年少的諸葛亮跟隨叔父諸葛玄離開琅琊,奔赴江西豫章郡又輾轉荊州,幾經顛沛流離後,諸葛玄終在荊州牧劉表帳下落腳謀事,諸葛亮也由此留在湖北。怎奈諸葛玄也命運不濟,於建安二年病逝,時年16歲的諸葛亮只得帶著幼弟流落隆中隱居。命運的波折生活的錘鍊讓諸葛亮過早體會了人情世故,他愈發沉穩老成,成了家中的支柱。照顧弟弟諸葛均的同時,諸葛亮潛心研讀古之經史,四處拜訪名師如隱士龐德公等人,終成彼時罕有的「逸群之才」,更兼其生的面如冠玉身高八尺,每每外出時,所見之人無不驚異,驚為天人,這為諸葛亮來日功成埋下了伏筆。

青年才俊翩翩兒郎,諸葛亮得到襄陽上層名士黃承彥的賞識,將其收為佳婿。黃承彥其人在荊襄之地頗為顯赫,與劉表為兩橋連襟,與水鏡先生司馬徽為至友,得此助力,諸葛亮身居茅廬而名聲在外,終引皇叔劉備三顧而來。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逐盪四方已二十餘年的劉備,正困頓於四處寄人籬下的窘境,大業在彼時於他幾乎等同天方夜譚,故而被水鏡先生一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醍醐灌頂。隆中草堂大雪紛飛的寒冬,26歲的諸葛亮「三分天下計」為人在囧途的劉備指明了一條輝煌的立業大道,兩人一拍即合,諸葛亮隨即出山,開啟了漫漫征途。

諸葛亮千年的死因終於被揭曉!專家:並非累死,而是絕症

建安十三年,諸葛亮初出茅廬即前往東吳,聯合抗曹,赤壁之後,劉備占據了荊襄五郡,諸葛亮為他謀來了第一塊根據地。自此開始一直到劉備病逝白帝城,兩人相輔相成15年,在諸葛亮三分大計的指點下,劉備從無處容身到跨有荊、益,諸葛亮一手成就蜀漢半壁江山,更兼身負託孤重任。然而為了劉氏父子的大業及自己的功名,諸葛亮終年奔波在外耗盡心神,根本無暇顧及家事,他的親生兒子諸葛瞻出生時,已是建興五年,彼時諸葛亮已經四十有六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肩扛蜀漢的諸葛亮也開始力不從心,身體日趨衰弱。

諸葛亮百病漸生,是從南征孟獲開始。彼時後主劉禪剛剛登位,豎子無知主少國疑,而蜀漢內部尤其是益州舊派勢力趁機暗流涌動,而南中之亂迫在眉睫,於長遠計,諸葛亮只能無奈親征。蜀軍春天開拔,一路向南疾馳深入不毛之地,十二月就緊趕著班師回成都,高密度的行程以及南中蠻荒地域的艱苦條件,讓諸葛亮的一己之軀倍受勞苦煎熬,他數十年積攢下的隱疾隨之爆發。而回師成都次年,諸葛亮就馬不停蹄率軍北伐,連年不休的奔波讓他的身體徹底垮掉,兵屯五丈原之時,諸葛亮已經到了夜難安枕食不下咽的地步,並且出現了咳嗽嘔血的症狀。

諸葛亮千年的死因終於被揭曉!專家:並非累死,而是絕症

自打嘔血一症出現後,諸葛亮身體加速惡化,僅僅不到三個月的功夫,54歲的諸葛亮就嘔血而氣絕,溘然長逝於五丈原。積勞而病,是諸葛亮之死的誘因,但並不說明真的就是累死。史學專家經過仔細分析史料所提及的諸葛亮病情記錄,發現他患常年患有腸胃疾病,此病並非是不治之症,但需要經年調理。

顯然諸葛亮沒有這個時間,如此一來他整個身體狀況便處於不佳的狀態,繼而誘發了更嚴重的病變,嘔血一症在古代通常是肺癆的表現,肺癆在彼時是無法迴轉的必死之絕症,一旦患病將累及全身,而且此病最忌勞累,如此雙重夾擊,即便是華佗在世,也難以救治夙夜操勞的諸葛亮,令人扼腕痛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200913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