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caca| 2018-06-18| 檢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古代皇帝衣食住行都體現著皇權至上的榮耀,在膳食上,不但擁有頂級的御廚,而且有最好的食材,珍饈菜肴更是花樣繁多,據說清朝皇帝一餐有108樣之多,而帝王為避免有人揣測出口味,而被歹人下毒,往往「一菜不食三箸」,所以許多菜會吃不完,那麼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雍正曾下過一道聖旨:「諭膳房,凡粥飯及餚饌等食,食畢有餘者,切不可拋棄溝渠。或與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則哺貓犬,再不可用,則曬乾以飼禽鳥,斷不可委棄。」

 

雍正皇帝告訴我們吃不完的菜切不可倒到溝渠中浪費了,有以下處理方式:

 

一、賞賜給下人

 

皇上用膳時,膳食用不同食盒傳上來,先用銀筷試毒,再由侍從試吃,確定無毒之後皇上才放心食用,皇上一般一人獨自吃飯,有時高興也賞賜嬪妃,皇子,公主,寵臣和皇上一起用餐,吃剩下的飯菜,就賞賜給一起用餐的人,用食盒盛回去給嬪妃,皇子,公主,寵臣的家人或服侍的下人們吃。

 

這御賜的食物可是莫大的榮幸,一方面能體現出皇上對你寵幸,二能從中體會無限的榮耀,三是這些御善房中御廚做出的菜肴確實是讓人垂誕欲滴,口舌生津的!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二、哺喂貓犬等動物

 

當皇帝吃剩的食物,人無法食用了,那可以喂給宮中的貓犬等動物,有如現代喂豬的泔水,讓物盡其用。

 

三、曬乾飼禽鳥

 

當食物發霉變質,可以曬乾變成顆粒狀,用以飼養雞鴨等家禽或者鴿子等鳥雀,以不浪費資源為原則。

 

其實皇帝們大概不知道有的菜沒動筷會端下去又存放起來,第二餐又端來一起湊數,而服侍皇帝的內務府的人就可以節省食材,從中漁利。

 

另外,宮中還有一條灰色渠道用以處理皇帝吃剩下的食物,那是內務府的人和御善房的人狼狽為奸,菜品完整的賣給宮外的酒樓,賣給達官貴人食用,賺取高額利潤,有的則做成大雜燴或熬成粥,進行零售,賣給平民百姓也能賺幾個錢幣一碗。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民以食為天,天子吃剩的食物卻成了不法商人牟取暴利的產業鏈,大概天子是做夢也沒想到的吧!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複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皇上用膳,那可是件大事兒。以清朝皇帝為例,每頓飯最少得一百多道菜,可以不吃,但不能沒有,為的是體現皇帝的無上皇權。皇帝一天吃兩頓,上午一頓下午一頓,飯菜都在火上煨著,皇帝一說吃飯,馬上就得端上來,晚了就得挨罰,甚至惹上殺身之禍。因此,伺候每頓飯都是誠惶誠恐的。

那麼每天一百多道菜,皇帝顯然吃不完。偶爾會賞賜大臣們陪吃,但也不是每頓都有這樣的情形,大多時候皇帝自己用膳,那麼吃不完的飯菜怎麼辦呢?倒掉嗎?顯然不會。古代京城好多高檔一點的飯館都會打出皇家御膳的旗號,到處鼓吹飯館裡請到了皇宮裡的御廚,所以到我家吃飯就等於享受了皇帝的待遇,因為這個噱頭,生意很是火爆。但哪有那麼多御廚淪落民間呢?說白了就是御膳房的剩飯剩菜,被倒賣出宮了。

特別到明清時期,倒賣皇帝的剩飯剩菜竟然形成一條非常賺錢的產業鏈,據野史不完全統計,專門靠這條產業鏈掙錢的最多的時候竟然達到一萬人。從太監、宮女,到民間小販,三教九流都匯聚其中,可見其中利潤之龐大。這些剩菜剩飯里品相較全好的,打五折賣給餐館,然後餐館隨便加工一下,再以御膳的名義賣給有錢人食用。就算食客們知道是剩菜,也不會計較,畢竟都是好東西啊,又是御廚打理,民間哪有這等美味。

而品相不好的,就轉給宮外的倒賣分子,這些倒賣分子將這些剩菜加米熬成各種各樣的粥,挑到街頭零售,最賤的時候能十個大子兒一碗,窮人都買得起,而且還能吃飽,更重要的是,味道竟然還不錯。

雖然說起來是一條灰色產業鏈,但不得不說的是,也算物盡其用,總比皇帝吃不完都扔了好。畢竟農民伯伯種糧食不容易啊!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皇上家吃飯首先就是一個多,不但食材多,樣式也多,就拿清宮來說,皇帝每天的份例:盤肉二十二斤,湯肉五斤,豬油一斤,羊兩隻,雞五隻(其中當年雞3隻),鴨三隻;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等共十九斤;大蘿蔔、水蘿蔔、胡蘿蔔共六十個;包瓜、冬瓜各一個,苤藍、干蕹菜各六斤;蔥六斤,玉泉酒四兩;醬和清醬各三斤,醋二斤;早、晚隨膳餑餑八盤,每盤三十個。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估計很多人會想,這麼些東西,一個人能吃得完嘛?沒辦法,這就是皇家的規矩,皇上吃飯講究「吃一看二眼觀三」,每道菜最多不過三箸,除了入口的之外,還得單擺兩桌子看菜。所以說咱們中餐不是不講究擺盤,而是擺起來太過奢華,不適合當代社會。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如此霸氣外露的一頓飯肯定是吃不完的,但也不會悉數倒作泔水,那實在是暴殄天物了,皇上家再有錢也不敢這麼糟踐東西。可吃不完又該怎麼處理呢?皇上自然是不會吃剩下的了,但還可以隨賞嬪妃、臣子、太監、宮女啊,總之就是一級一級往下賞,最後還有剩的,就被內務府的人拿到地安門擺攤賣折籮去了,折籮顧名思義,就是剩菜剩飯的大雜燴。所以這麼一看,絕沒有那麼浪費。當初在地安門一帶,等著買皇家折籮的百姓可謂絡繹不絕,甭管怎麼說,能吃到皇帝的剩菜也算有口福了。

 

 74評論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我是越關  歷史問答達人05-25 14:05

19贊

封建帝王講究排場,衣食住行樣樣都超越普通人。尤其在每天的膳食上,更是一代比一代強,清朝所有席面、碗盤的件數,都是按品級規定的。比如;皇帝的菜品是一百零八種,皇太后的菜品也是一百零八種,皇后是九十六樣,皇貴妃是六十四樣,以下妃、嬪、皇太子、皇子等等,都有準的數目。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但是皇帝也是人呀,而且古代皇宮是有規定的,皇帝用膳,是不允許別人一起吃的,也就是說皇帝是吃獨食的,這樣看來,就算是皇帝撐死也不可能吃完這108道菜。那麼這剩下的菜也得想辦法處理掉呀。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第一;賞賜給自己的妃嬪,或是公主皇子,乃至於手下得寵的宦官及宮女,或者是侍衛大臣,這些都是經常的事情。

第二;端下去放起來,等到第二次再端上來湊數。這樣也可以產生巨大的差額。服侍皇帝的人也可以從中漁利。

第三;倒賣到民間,這個在明清時期形成了一條產業鏈。宮中專門有人挑選品相較好的剩菜。外面專門有人銷售。

第四;如果是餿了的話,也就只能倒掉了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的皇帝吃飯並不是隨心所欲的,一道菜最多吃三口。如果吃了第三口的話,就會有太監把這道菜端下去。以後很長時間不做這道菜。原因就是怕別人知道自己的喜好從而下毒。

 評論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一樹梅花一放翁  歷史問答達人06-11 09:11

14贊

古代的皇帝生活給我們的感覺是三宮六院,吃的是滿漢全席,玩的是花天酒地。只要不是真的玩昏了頭,國家太平一點,做一個太平皇帝,日子過得就是神仙般舒服。這樣的皇帝,這樣的生活,那麼他們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會怎麼解決呢?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在古代,皇上吃飯可是件大事,「民以食為天」更何況皇上呢?就以清朝皇帝舉例,當時他們的每一頓飯大概都有一百多道以符合皇家的氣派,這一百多菜吃肯定是吃不完的,每次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皇帝有時候獎勵哪個大臣都會「賜他們一起吃飯」,但畢竟不是每天都有,而且一起吃也吃不完這麼多菜。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剩下的菜會倒掉嗎?當然不會,正所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百姓連飯都吃不飽,皇帝「愛民如子」是不會倒的,而且宮裡面有著一些人還靠著這些東西發財呢?據野史上記載,當時宮裡面的太監宮女,京城裡面的飯店老闆,民間小販許多人都靠著這條「黑色產業鏈」發財,宮裡面的人把這些剩飯剩菜倒騰出來買給外面的菜館,菜館再把這些東西稍微加工賣給食客,食客雖說知道這些是剩的,但畢竟是皇家的東西,平常哪裡吃的到,所以內心並不牴觸。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出了出口到外面,這些菜還有別的出路,比如下頓繼續在飯桌上湊數,一百多道菜還不帶重樣的,御廚們也很為難,所以他們也會把一些菜保留下來,下頓繼續往上放,順便還能貪污不少。此外,皇帝有時候賞賜給愛妾,皇子們的可能就是這些菜了。其實我個人覺得單論「吃喝玩樂」這些事情,古人遠不如今人,皇帝也不例外。

 評論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好吃佬兒07-18 17:50

690贊

自古以來,皇帝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權利,吃的、穿的,用的,包括妃子,都是最佳的。皇帝怎麼用膳呢?每個朝代都不同。

 

 

而我們了解的大多是清朝皇帝的用膳規則。

 

 

 

 

最重要的是避免下毒。御膳房直接由內務府直接掌管,還掌管著業務大臣若干人,而這些人都是皇帝信任的人,最大限度避免下毒。用膳也有一定流程,衛士傳膳,然後驗毒,再由宦官試吃,這個叫「嘗膳」,最後一步才是皇帝用膳,所以這整個過程是繁瑣而細緻的。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再來看一個皇帝的菜單~

 

 

 

「萬歲爺重華宮正誼明東暖閣進晚膳,用洋漆花膳桌擺。燕窩雞絲香蕈絲火熏絲白菜絲鑲平安果一品,紅潮水碗。續八鮮一品,燕窩鴨子火熏片(月官)子白菜雞翅肚子香蕈,合此二品,張安官做。肥雞白菜一品,此二品五福大琺琅碗。肫吊子一品,蘇膾一品,飯房托湯,鴨子一品,野雞絲酸菜一品,此四品銅琺琅碗。後送芽韭抄鹿脯絲,四號黃碗,鹿脯絲太廟供獻。燒狍肉鍋塌雞絲晾羊肉攢盤一品,祭祀豬羊肉一品,此二品銀盤。糗餌粉一品,象眼棋餅小饅首一品,黃盤。摺疊奶皮一品,銀碗。烤祭神糕一品,銀盤。酥油豆面一品,銀碗。蜂蜜一品,紫龍碟。拉拉一品,二號金碗,內有豆泥,琺琅葵花盒。小菜一品,南小菜一品,菠菜一品,桂花蘿蔔一品,此四品五福捧壽銅胎琺琅碟。匙筋手布安畢進呈。隨送粳米膳進一碗,照常琺琅碗、金碗蓋。羊肉臥盡粉湯一品,蘿蔔湯一品,野雞湯一品。」

 

每一種上桌,都能被我們成為大餐,妥妥的大餐。皇帝一頓膳菜品就有幾十種,當然吃不完。那剩下的飯菜怎麼辦?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皇帝每次用完膳,往往將吃不完甚至沒動過筷子的飯菜賞賜給臣下,比如內容的妃嬪、皇子公主、侍衛等等。事實上,在皇帝用膳時,除了宦官,在場的還有聽賞的人,比如寵臣、皇子。皇帝不想吃,或者是一時心情好,會把美食賞賜給他們。被賞賜的人也只能在單獨設的桌子前站著吃,是站著吃完哦~因為是皇帝大大賞的,不想吃不餓也得吃完,而且還要表明「味道好極了」。

 

這個感覺有點像進了丈母娘家,給你夾菜,就算你不喜歡吃,也得全吃下,還要開心地表示非常好吃,哈哈,不過皇帝的膳食應該是大餐中的大餐,有幾個味道不好呢?

 14評論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橙子的桔子03-08 15:05

4贊

古代皇帝被認為是天底下最富貴的人。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擁有天下的皇帝如何吃飯呢?

皇帝有好壞,當然各個皇帝吃飯也各不同。我們先說個儉樸的皇帝――朱元璋。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朱元璋貧苦出生,所以當上了皇帝也是極為儉樸的。在吃飯上朱元璋喜歡吃豆腐,菜品也極為簡單。哪怕宴請大臣也只有四菜一湯,為了節約錢財,朱元璋在宮牆邊種菜。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再來看一下清朝皇帝的吃飯。清朝皇帝一般一天吃兩頓正餐,正餐之後各加一頓小吃,時間不固定。用餐前先要用銀制試毒牌試毒,然後由太監再試毒。確認無毒後,皇帝用膳。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每頓菜品一般在118道左右。一個月大概要花15000兩白銀。這只是原材料的錢,還有人工費。如此之多的菜,皇帝每道菜吃不超過3口,若皇帝覺得菜好吃,會說一聲「賞」然後菜被端走,賞賜給嬪妃,器重的官員,皇子公主等。

 評論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史論縱橫  歷史問答達人04-06 11:40

23贊

皇帝乃是九五之尊,吃穿用度都講究排面,就以用膳來說,皇帝每一頓膳食少則幾十道,多則上百道。那麼問題就來了,皇帝也是普通人,那麼多菜他肯定吃不完,那剩下的飯菜是怎麼處理的呢?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皇帝一天兩頓正餐,分別是早朝後和下午,其他時候傳膳就是宵夜。皇帝用膳時間不固定,所以御廚把菜色做好後都在爐子上溫著,皇帝傳膳,膳房太監要第一時間把溫熱的飯菜端上皇帝的餐桌擺好,眾人退下,只留下侍膳太監。出於安全考慮,菜色上齊後,侍膳太監要逐一嘗一口,確保無毒後,皇帝方可用膳。後來發展成用銀針試毒代替人工試毒。

餐桌那麼大,皇帝不能走著吃菜,所以都是由大太監布菜,給夾什麼吃什麼。清朝皇帝都有祖訓,喜歡的菜肴也不能超過三口。以免被仇人了解皇帝的喜好在菜肴中投毒。如果皇帝遇到喜歡的菜色多吃了幾口,可能有生之年他的餐桌上都不會再出現這道菜了。慈禧太后一生那麼驕奢享樂,也嚴格遵守好菜不過三口的原則。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宮廷劇里常出現皇帝與嬪妃共進晚餐的橋段,這是真實歷史裡不可能的,因為安全起見,皇帝都是獨自用膳的,除非下旨傳后妃方可一同用膳。不過皇帝把吃剩的飯菜當做獎勵賞賜給嬪妃和大臣倒是可以的。受賞的妃子和臣子,要站在餐桌前,當著皇帝面,將皇帝賞賜的菜肴吃掉。就算飯菜難吃或者本來已經酒足飯飽,受賞之人也得表現的好吃的不得了,否則會惹得龍顏不悅,那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即使賞賜妃嬪、臣子還會剩下許多菜,何況也不能天天賞賜,宮女太監也都開小灶,畢竟不能天天餓著肚子等皇帝剩飯啊,豈不是沒力氣幹活了。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那大多數剩菜都去哪了呢?

古代京城有一些高檔飯店會打出皇家御廚的旗幟,宣揚請到了宮中御廚掌勺,生意很好。但是哪有那麼些御廚出來接零活啊,可這些飯店提供御膳是真的。

原來皇帝剩下的御膳,會有宮中太監倒賣出來,有扒皮的負責倒賣到民間,品相好的半價賣給這些大飯店,這些飯店加工後以御膳的名義高價賣出,至於那些品相欠佳的,就賣給宮外賣粥的,御膳加上米熬成粥,味道不錯,價格便宜,老百姓吃得起,也大受歡迎。明清時期倒賣御膳已經形成了一道完善的產業鏈。

 4評論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文心采露苑04-05 20:51

3贊

 

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怎麼處理呢了,這個其實不用說答案,就是被人吃了唄,被人處理了唄,這還有什麼可說的?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當然,如果你非要問,那被誰吃了呢?被誰處理了呢?那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那如果你非要知道答案,那老闆收費。因為這已經是另外一個題啦。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看在您經常看我的問答的份上,那我就不收費,上我的答案供你批評,當然啦,請您口下留德。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首先我認為最有可能吃了皇上剩下的菜的,都是皇上身邊的親近的人,否則你也吃不著了,對吧?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那麼和皇上親近的人,有哪些人有這口福呢?聯防第一次剩的都能吃著,皇上是什麼人呀?一國之君吃的東西當然是天底下最好的啦,他只吃了幾口,然後就被你吃倒了,您祖上積陰德了,怕是祖墳冒青煙了吧?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好啦,我們回到這個問題上來,能夠吃到的當然是皇上的愛妃啊,皇后啊,還有就是公主皇子皇孫呀,等等,再往後就是大臣呀,太監呀,還有一些宮女呀,工作人員等等,都有可能吃著的,這些人就是根據你皇帝的遠近而確定你有沒有夠著的可能性。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其次是有可能被皇帝身邊的人所處理的情況。他也都知道,房第一頓飯就一百多道菜來,哪怕是在明朝的後期或者清朝的後期,國力有所衰落的時候,也都是有36道或者66道菜,這麼一個數量的。如果是每天多道菜,那公寓呀,太驚呀,大餐呀,有時候也吃不過來,這樣的話來就有可能有人拿到外面去賣,這樣的話,據說還形成了一個產業鏈,大家依靠賣皇帝的菜,掙了很多的錢,比市場上的,外面的最高檔的飯店打上五折那些宮外的各位大官貴人據說都搶著買了,吃完之後還咂巴嘴說,我今天可是吃的皇上的剩菜嘍,我勒個天哪,這兒吃上了,還往外美是不?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所謂:皇門酒肉臭,外有餓死骨!

正好阿q路過,大聲地鬧嚷,「皇上少吃點,小心糖尿病」。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啊,我呸……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2評論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智化冰川04-05 21:37

9贊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我們都知道,皇帝是最高權力的象徵,並有民以食為天一說,所以皇帝用膳可是重中之重,所以歷代皇帝都有自己的專用廚房―御膳房。

御膳房裡面的廚師可是由專門人員在民間精挑細選帶進皇宮裡來的,基本上民間所有好吃好看的食物他們都會做。

並且從那時開始就講究食物的色香味俱全,不僅要好吃還要有賣相,要讓人看起來有食慾,顏色搭配的也要好看。說到底就是往藝術品方面靠攏。這或許就是做好食物的最高境界吧!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皇帝一般吃三頓飯,早上起來之後吃點包子,粥,點心,水果什麼的,跟現在差不多吃點豐富有營養的食品,早朝之後的一餐比較正式,一般在下午一兩點。

所以御膳房的廚師們就要提前開始準備了,要在皇帝下朝之後說想要吃飯時立馬能上菜,耽誤了皇帝吃飯可不是鬧著玩的,嚴重的話還要追罪。所以大部分菜品基本上是溫著的,要吃的時候直接叫人上菜就行了。

這頓飯相對來說是三餐中最為豐盛的一餐。基本上擺滿一桌子,即是我們所謂得滿漢全席。其主菜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美食,而且都是皇帝愛吃的。

另外果鍾八品,小點心、爐食、鴨子餡包子、米麵點心等小吃,還有油炸的麵食,四品南北小菜一大堆。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皇帝想吃的應有盡有,不誇張地說也得有上百道菜,大多數時間是皇帝一人在吃,其他人在旁邊候著,不過在吃之前會先讓太監嘗一遍或者用銀針試一下看有沒有毒。

如果皇帝開心了會賞給大家菜品,其可以到別處桌子上吃或者站著吃,而且不准說不好吃。

那麼皇帝一個人的胃口始終有限,怎麼會吃完這麼多菜呢?而且第二天是不允許把這些菜再端到桌上來的。

多餘的菜品有的會被皇帝賞賜給其嬪妃,大臣或者旁邊服侍的人。也有的會被送到當時的酒樓賣掉,以皇帝的膳品為名,許多人爭著搶著過來吃,畢竟其所選廚師只為皇帝一人做菜而且味道是十分好的,平時他們有錢都嘗不到的。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菜最後都怎麼處理了?

因此,皇帝用膳完後剩餘的菜品都被賣到酒樓茶樓而且賣的十分俏皮。幾乎是一搶而空。所以在某一種意義上來講,這也是沒有浪費食物分一種選擇的吧!如果賣給你嘗一嘗,你會試一下好不好吃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91633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