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終前的遺言,其實暗藏一條妙計,最終劉禪機智的領悟了

說到三國的劉禪, 他在我們心中似乎是個白癡, 其實他並不是真傻, 要知道劉禪是三國時當皇帝最久的人, 如果真是個傻子能做到這一點嗎?若說到三國時最聰明的人, 大家也立馬想到諸葛亮, 三國蜀漢後裔, 就是這一老一少、一聰明一傻的人在執掌, 其實諸葛亮臨終前, 還給劉禪留下一條妙計。
根據記載諸葛亮北伐時, 在五丈原病危之際, 跟很多人說了話, 有薑維、福謝、楊義等, 其中他還給劉禪寫了一封信, 信中寫道:「成都有桑八百株, 薄田十五頃, 子弟衣食, 自有餘饒。 至於臣在外任, 無別調度, 隨身衣食, 悉仰於官, 不別治生, 以長尺寸。 若臣死之日, 不使內有餘帛, 外有贏財, 以負陛下。 」
諸葛亮這番話意思是說, 自己老家還有八百多棵桑樹, 還有十五頃田地, 家人完全可以自給自足, 我在外為官沒什麼花費, 全家靠俸祿過日子, 我死的時候不會出現多餘的錢財。 諸葛亮一生為國操勞,
為什麼臨死時著重強調了自己的家中情況呢?
原來諸葛亮這樣說, 其實話語中暗藏了一條妙計, 當然這條計策不是給劉禪治國的, 而是給自己的兒子諸葛瞻的。 諸葛亮46歲得了一個兒子, 取名諸葛瞻, 當諸葛亮去世時, 諸葛亮才8歲, 而諸葛亮在蜀漢政權內, 其實樹有不少政敵。
諸葛亮本就是從荊州的外來戶, 而且佔據川蜀地區, 晚年為了報效劉備的知遇之恩, 諸葛亮舉全國之力北伐,
搞得蜀中人民苦不堪言, 所以蜀中許多本地官員對諸葛亮頗具成見, 但他是丞相眾人自然不敢多說, 諸葛亮死後這些官員自然會把氣撒在他的兒子身上, 聰明的諸葛亮自然早就看清這一點。
所以諸葛亮臨終前, 給劉禪的信中多次強調自己的家人情況, 就是暗中告訴劉禪, 自己死後留給兒子的家產只夠生活, 沒有多餘的錢做其他事, 劉禪看到諸葛亮的信,
自然也明白丞相的用意, 於是對諸葛瞻也非常好。
後來諸葛瞻長大後, 17歲時就讓他娶了公主, 這下諸葛亮變成駙馬爺, 朝中就沒人敢動他了, 這也算劉禪給諸葛亮一個交代了。 諸葛亮臨終遺言中隱含的這條妙計, 讓兒子諸葛瞻免受朝中官員迫害, 劉禪竟然能看透其中的關鍵, 也從側面說明劉禪並不是個傻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84206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