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淪陷後的中華民國首都——南京
1937年12月,南京城內殘留的中國抗戰標語牌。在日本隨軍記者拍攝的照片裡,保留了大量的中國政府宣傳抗戰的標語,有意無意地為我們保存了在國家淪亡之際,民眾救亡圖存的抗爭證據,應該為我們每位中華民族的後人謹記。
1937年12月14日,日軍進駐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日本的侵略嚴重破壞了中國政治現代化、民主化進程,國民黨的立黨原則中,軍政—訓政—憲政,最終實現的目標就是憲法政治,但這長達八年的抗戰把之前十年的積累毀於一旦。
1937年12月17日,進占中山陵的日軍警備部隊。日本軍隊佔領南京後,確實對中山陵進行了保護。以上幾幅照片拍攝期間,南京爆發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
1938年12月,南京漢中路上的馬路攤販市場。日本完全佔領後對大城市、重點區域社會秩序的重現,從歷史事實上說,是比較穩定的。當然,當亡國奴的日子並不那麼好過。
1939年3月,漸復舊觀的貢院街。這幅照片顯示了南京保衛戰一年半後,南京城市逐漸恢復了平靜。
不過這種平靜是在刺刀威脅下的,圖為1939年,駐守中華門荷槍實彈的日本士兵在檢查進城賣菜的中國人。
1940年2月,元宵節前夫子廟燈市一角。日本攝影者拍下兩個日軍士兵走在人群中的鏡頭,試圖證明所謂「中日親善」。「中日親善」那時只是偽命題,即便是漢奸們也不會認為這是真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