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老照片》20年:創辦人選出的20張圖
2017年是《老照片》20周年,這本雜誌書試圖用老照片和私人的視角,觀照百多年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出版後曾經創下每輯發行30餘萬冊的銷售業績,引發了風靡全國的「老照片文化熱」。《東方歷史評論》特邀請《老照片》創辦者、主編馮克力選出令他印象深刻的20張圖片,組成以下影像專題。
牆裡牆外
19世紀末的北京城崇文門外一帶的風光,西邊可以看到前門的城樓和箭樓。
風氣之先的上海
晚清時代,剛剛開埠不久的上海南京路,前景是一所照相館,遠近的人都在恬然地面對著眼前的攝影機。
煙台的育嬰堂
20世紀初,山東煙台的一座教堂里內設的育嬰堂,專門撫養被遺棄和流浪的孤兒。
教會學堂的女童
外國教會在上海王家堂聖母院開設的女塾,專收教內女生。攝於20世紀初。
船夫一家人
小清河上的船夫一家,船主已七十三歲,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比他小六歲的妻子只掌舵不做飯,一家人「幽默樂觀永不知疲倦」。攝於1903年。
「立憲萬歲」
1906年9月,清廷發布上諭「仿行立憲」後,廣西桂林的官員們的集會。
津浦鐵路濟南火車站南立面
1911年,濟南火車站前道路尚在鋪設,鐘樓上尚未安裝大鐘。
剪辮留念
1912年,一位年輕人剪辮之前在照相館的留影,與陪伴了自己二十幾年的長辮作最後的告別。
四川高等學堂的自修室
1912年冬,四川高等學堂整潔的學生自修室中,七位衣著樸素的同學在聚精會神地讀書寫作。書桌上的油燈、地面上的火盆和學生的衣帽服飾映現出了一幅冬夜苦讀的場景。
林徽因與表姐妹們的合影
她們身上穿的是北京培華女子中學的校服。攝於1916年。
母親年輕時
已屆老年的後人,面對母親年輕時的照片自有無限感慨。攝於1930年代。
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校園即景
1935年12月30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一位年輕的幼教老師帶著孩子們在草坪上做遊戲。
被俘的抗日少年
被俘的兩位抗日少年,等待著他們的命運是可想而知的。
聖誕之夜
1945年聖誕夜,中國空軍某部人員與駐廣州的美軍聯歡。
掃大街的黃金榮
1951年,八十三歲的黃金榮在上海大世界門口打掃衛生,接受勞動改造。兩年以後,黃金榮在上海病逝。
「五反」中遞交坦白書的資本家
上海黃浦區國際貿易業的資本家排隊向「五反」委員會遞交「坦白書」。
台灣女學生的操槍表演
1955年,台北女學生在「雙十節」的操槍表演。
「社會主義到了」
1956年1月20日,上海舉行公私合營大會,工商界報喜隊一位扮作「天官賜福」的報喜者來到了會場。
品嘗蘇聯菸草的中國領導人
毛澤東(右一)、鄧小平(右三)、楊尚昆(右六)在莫斯科時,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布爾加寧請他們品嘗蘇聯香菸。攝於1957年。
批鬥彭德懷
1967年8月10日下午,在人民日報社五層禮堂中批鬥彭德懷
參加政治遊行的孩子
1976年「四五事件」後,中共中央做出了兩個決議。決議通過後,組織民眾上街遊行、慶祝,連小學生也不例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80844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