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遇見不一樣的風景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
侵華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
進行了長達6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姦淫、放火、搶劫…
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
其血腥暴行使無數家庭支離破碎
遇難人數超過30萬…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同胞遇難80周年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80年前的那個寒冬
30萬同胞殞命於侵華日軍的屠刀之下
民族之殤 ,須以國之名祭奠
自2014年起
從國家層面祭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
誓死銘記!罪行永遠無法被掩蓋、磨滅!
我們為什麼要銘記?
因為有一些人始終在逃避
「南京大屠殺並不存在,一切都是正常的戰爭傷亡。」這是多年來日本右翼分子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辯解之詞。
2015年1月14日,針對中方在國家公祭儀式上稱1937年南京大屠殺導致「30萬同胞慘遭殺戮」一事,日本政府當月向中方「提出交涉」,表示這一人數「不妥當」。
2017年,第一組在美國主要大城市設立的「慰安婦」紀念物歸舊金山市政府所有,大阪市長吉村洋文竟抗議,稱「大阪市無法接受」。吉村還威脅要解除與舊金山市持續60年的姐妹城市關係。《華盛頓郵報》刊發的一篇文章援引作家珍妮弗·林德的話說:「日本越是想抹掉,反而越是在敗壞自己的名聲。」
我們為什麼要銘記?
因為有一些人還在異想天開、可恥至極
2017年1月12日,赴日旅行的網友描述,在其居住的東京APA酒店客房中,放置大量由該酒店集團CEO所寫的右翼書籍,書里否認南京大屠殺和韓國慰安婦的存在,並稱「所謂日本犯下的罪行,是美國為投下原子彈而編造的謊言 」。
點擊視頻
APA集團CEO元谷外志雄曾得意地表示:事件是有預謀的;事情發生後,收到了日本各界的支持,包括許多國家議員;決不撤書;幾個月後,人們就會忘記發生什麼事情,只會記得名字,說不定酒店可以靠這個知名度,彌補虧損。
蒼天有眼!鐵證如山!
倖存者影像記憶素描…
劫後餘生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
是那段歷史的「活證」
他們留下了
終身難以撫平的傷痛和苦難記憶
有記者尋訪一些倖存者
用手繪素描和紀實攝影結合的方式
重現他們經歷的南京大屠殺
感謝他們的回憶
銘記歷史、為世留證
易蘭英,1926年5月4日生。日軍攻破南京時,易蘭英和姐姐從南京市昇州路老坊巷搬到五條巷的難民區,她倆在難民區躲過一次日本兵尋找「花姑娘」的遭遇。曾親眼看到日本兵將一名穿襯衫、吃早飯小夥子用刺刀戳死,易蘭英自己被一日本軍官打掉一顆門牙。還曾親眼看到一隊日本兵到各戶搜查,將七、八十名青壯年男子綁走。
常志強,1928年2月4日生。1937年12月,日軍攻佔南京,9歲的常志強親眼目睹父親和三個弟弟被日軍槍殺,胸口被刺傷的母親掙扎著給2歲的小弟弟餵了最後一口奶死去,小弟弟也被凍死在寒風中,常志強驚嚇過度,昏死過去,得以倖存。
李高山,1925年2月24日生。1937年冬,13歲的李高山作為士兵參加了南京保衛戰。繳械被俘後,他和數百名中國士兵被日軍押至幾間洋房內,遭到日軍機槍的瘋狂掃射和縱火焚燒,絕大部分人當場喪命。他因身材矮小,僥倖躲過了屠殺,得以逃生。
熊淑蘭,1931年9月14日生。1937年,侵華日軍佔領南京後,熊淑蘭的大媽被日本人輪姦,第二年,大伯也被殺害。她曾親眼看到,江東門的橋被炸毀後,日軍用中國百姓的死屍堆成一座又高又長的橋。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是見證侵華日軍暴行的鐵證
是活著的歷史證人
倖存者逐漸老去,但是歷史會永存!
南京大屠殺中被日軍殺害的中國同胞 來源:新華社
日軍槍殺南京僧侶 來源:環球網
南京青年被日軍砍殺的慘景(選自江蘇古籍出版社:《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圖集》)
日軍在南京郊區槍殺無辜農民(選自[日]《證言·南京大虐殺》)
日軍集體刺殺被俘的士兵和難民(選自「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片)
嚮往和平:追求正義的腳步從未停止
10.26
加拿大安大略省議會經過辯論和投票,通過了華裔省議員黃素梅提出的將每年12月13日設立為安大略省「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動議。這是西方國家中首個省議會通過有關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動議的地區。
12.07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通報,日前已將2017年新收集、確認的20位遇難者的姓名刻在「哭牆」上。至此,「哭牆」上的遇難者姓名已經增至10635個。
12.09
當日下午,加拿大多倫多地區上千名華僑華人在萬錦市會議中心舉行追思會,悼念80年前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30萬同胞。
12.10
參加過當年戰爭的抗戰老兵、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家屬、南京1213志願者聯合會的志願者們來到南京光華門遺址公園,向這片曾經發生過激烈戰鬥的陣地獻上和平歲月里的悼念菊花,祈禱永遠和平。
12.13
值得關注的是,公祭日當天,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僑華人社團同步舉行悼念活動,並舉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截至目前已有179個社團響應,並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在國內和國外,追求正義的腳步從未停止。是的,他們,都在為歷史而奔走,為正義而奔走,為和平而奔走。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
這個人數還在減少……
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官方微博消息,12月10日凌晨2點,最年長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管光鏡老人與世長辭,享年100歲。
管光鏡1917年4月出生,1937年他在溧水東河沿邊目睹日軍飛機來襲轟炸,他躲在大石頭底下僥倖還生。南京淪陷後,他還多次目擊日軍在南京郊區屠殺當地無辜百姓。
至今,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已不足百人……這個人數還在減少……
我們記錄下他們的名字和肖像,為史存證。
上排從左至右:王子華(85歲)、程福保(84歲)、路洪才(84歲)、高如琴(83歲);下排從左至右:唐復龍(82歲)、劉興銘(82歲)、王素明(82歲)、程文英(81歲)。
上排從左至右:馬庭祿(83歲)、佘子清(已故)、袁桂龍(83歲)、劉民生(83歲);下排從左至右:馬庭寶(81歲)、陶承義(81歲)、傅兆增(81歲)、阮定東(80歲)。
上排從左至右:管光鏡(已故)、祝四孜(97歲)、劉庭玉(95歲)、陳玉蘭(95歲);下排從左至右:李素雲(94歲)、王義隆(94歲)、王長發(94歲)、薛玉娟(93歲)。
上排從左至右:馬秀英(95歲)、馬繼武(95歲)、李素芬(已故)、易翠蘭(已故);下排從左至右:呂金寶(93歲)、謝桂英(93歲)、岑洪桂(93歲)、顧秀蘭(93歲)。
上排從左至右:沈淑靜(93歲)、趙金華(93歲)、陳桂香(92歲)、李高山(92歲);下排從左至右:蔡麗華(91歲)、魏桂如(91歲)、易蘭英(91歲)、張秀紅(已故)。
上排從左至右:楊翠英(92歲)、王秀英(92歲)、陳文英(92歲)、周智林(92歲);下排從左至右:石秀英(91歲)、李美蘭(90歲)、葛道榮(90歲)、馬淑勤(90歲)。
上排從左至右:馬月華(90歲)、李長富(90歲)、林玉紅(已故)、余昌祥(90歲);下排從左至右:萬秀英(89歲)、艾義英(89歲)、朱惟平(89歲)、朱秀英(89歲)。
上排從左至右:張福智(已故)、金茂芝(89歲)、常志強(89歲)、鄭錦陽(89歲);下排從左至右:沈桂英(89歲)、賀孝和(88歲)、陳素華(88歲)、夏淑琴(88歲)。
上排從左至右:張惠霞(88歲)、周湘萍(88歲)、張蘭英(88歲)、蔣樹珍(88歲);下排從左至右:姚秀英(86歲)、王津(86歲)、熊淑蘭(86歲)、劉素珍(86歲)。
上排從左至右:仇秀英(87歲)、徐德明(87歲)、劉貴祥(87歲)、王翠英(86歲);下排從左至右:潘巧英(86歲)、郭秀蘭(85歲)、祝再強(85歲)、陳德壽(85歲)。
第一排從左至右:孫富祥(已故)、管光鏡(已故)、祝四孜(97歲)、劉庭玉(95歲)、陳玉蘭(95歲)、馬秀英(95歲)、濮業良(95歲)、馬繼武(95歲);第二排從左至右:李素芬(已故)、易翠蘭(已故)、李素雲(94歲)、王義隆(94歲)、王長發(94歲)、薛玉娟(93歲)、呂金寶(93歲)、陳廣順(93歲)、謝桂英(93歲);第三排從左至右:岑洪桂(93歲)、顧秀蘭(93歲)、沈淑靜(93歲)、趙金華(93歲)、陳桂香(92歲)、李高山(92歲)、楊翠英(92歲)、王秀英(92歲);第四排從左至右:陳文英(92歲)、周智林(92歲)、蔡麗華(91歲)、魏桂如(91歲)、易蘭英(91歲)、張秀紅(已故)、石秀英(91歲)李美蘭(90歲)、葛道榮(90歲);第五排從左至右:馬淑勤(90歲)、馬月華(90歲)、李長富(90歲)、林玉紅(已故)、余昌祥(90歲)、張福智(已故)、金茂芝(89歲)、常志強(89歲);第六排從左至右:鄭錦陽(89歲)、萬秀英(89歲)、艾義英(89歲)、向遠松(89歲)、朱惟平(89歲)、朱秀英(89歲)、沈桂英(89歲)、賀孝和(88歲)、陳素華(88歲);第七排從左至右:夏淑琴(88歲)、楊靜秋(88歲)、張惠霞(88歲)、周湘萍(88歲)、張蘭英(88歲)、蔣樹珍(88歲)、仇秀英(87歲)、徐德明(87歲);第八排從左至右:劉貴祥(87歲)、王翠英(86歲)、姚秀英(86歲)、王津(86歲)、熊淑蘭(86歲)、劉素珍(86歲)、潘巧英(86歲)、郭秀蘭(85歲)、祝再強(85歲);第九排從左至右:陳德壽(85歲)、王子華(85歲)、程福保(84歲)、路洪才(84歲)、高如琴(83歲)、馬庭祿(83歲)、佘子清(已故)、袁桂龍(83歲);第十排從左至右:劉民生(83歲)、唐復龍(82歲)、劉興銘(82歲)、王素明(82歲)、程文英(81歲)、馬庭寶(81歲)、陶承義(81歲)、傅兆增(81歲)、阮定東(80歲)。
以史為鑒,不是記住仇恨
面向未來,不是選擇遺忘
南京大屠殺於我們
是歷史,更是和平與正義
是血液里流動的對同胞的愛,對家國的愛
無論你在何處
請駐足默哀
為那些死難的同胞們
讓這幅靜默的畫面襯托出
一個民族強大的背影
它不是在延續仇恨
而是在為和平吶喊著、守護著
留言區
一起銘記歷史,為遇難者默哀!
來源:周末去哪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75789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