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死了42年了,為啥到現在還沒下葬?緣於他生前說的一句話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距今已經42年。讓人奇怪的是,蔣介石還沒有下葬。為什麼呢?和他生前說的一句話有關!
(蔣介石)
蔣介石有很多機會,可以不離開大陸,但是蔣介石沒有珍惜住。
1949年12月,蔣介石被迫宣告「引退」敗走台灣,帶走大量黃金儲備。1950年3月,他「復職」重任「總統」,此後一再連任四屆,並連續當選國民黨總裁。他以「三民主義建設台灣」、「反共復國」相號召,維繫他在台灣的統治。1952年,進行「反共抗俄總動員」。簽訂「日台和約」,放棄日本戰爭賠款。
應該說,蔣介石的後半生是伴著「反攻大陸」度過的。1975年4月5日,蔣介石病逝台灣台北士林官邸,享年87歲。
按照慣例來說,如果人死了應該下葬,但是蔣介石沒有,而是選擇在了停屍在慈湖行館。
(慈湖陵寢)
慈湖行館位於台灣桃園縣大溪鎮與復興鄉交界處,以前這裡是蔣介石的行宮,如今已經改為慈湖陵寢。很多到這裡旅遊的人,大多選擇到這裡看看蔣介石的停屍處。
那麼,蔣介石為啥選擇停屍在這裡而不下葬呢?原來,1973年3月29 日,蔣介石病重時,囑咐蔣經國時說:「我死後,你將靈柩暫厝慈湖,那兒風景好,很像我們奉化老家。」
為啥暫厝慈湖,而不下葬呢?原來,蔣介石到大陸後曾經多次對家人和下屬說,自己百年之後,不要葬在台灣,而是要葬在南京。蔣經國在自己《守父靈一月記》中寫道:「處理治喪有關事宜,請示母親後,決定暫厝父親之靈於慈湖,以待來日光復大陸,再奉安於南京紫金山,以達成父親之心愿。」
(蔣介石停屍處)
其實,蔣介石在南京已經選好了自己的墓地,就是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附近,具體的位置在紫金山明孝陵和中山陵之間的紫霞湖畔的一個小山崗上 。
1947年,蔣介石派人專門在此地建設了一個亭子作為墓地的標誌。亭子建好後,蔣介石很重視,親自命名「正氣亭」,並楹聯一副:浩氣遠連忠烈塔,紫霞籠罩寶珠峰。
所以,歸葬南京中山陵附近成為蔣介石的一塊心病,囑咐後人先停屍,等以後回葬南京。那麼,如今42年了,兩岸關係已經緩和了,台灣方面是否和大陸方面進行溝通呢?相關資料顯示,已經溝通過,大陸方面表示悉聽尊便。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