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長壽是有長壽的,但短壽的,生下來一百天就當皇帝

Liverpo ...| 2017-12-10| 檢舉

古代皇帝長壽是有長壽的,但短壽的,生下來一百天就當皇帝

 

 

人人都想長壽,畢竟都想世間走一回,對於帝王來說,富貴人家來說,生活簡直就是享受,雖然有時最適無情帝王家,但只要你當了皇帝,天下你有,四海之內無一不懾服。好不霸氣。

 

 

公元690年九月,武則天廢黜睿宗,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改年號為「天授」,自尊號為「聖神皇帝」,她登位時已經67歲,又是中國歷史上即位時年齡最大的帝王。武則天十四歲入後宮,為唐太宗的才人,獲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后,尊號「天后」,與高宗李治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期間,改名為「曌」。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宣布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武則天在位時,殺唐宗室,任用酷吏,但她多權略,能用人,所以賢才輩出。

那麼,歷史上最短命的皇帝是誰呢?

 

 

 

 

封建時代,由於皇帝是世襲的,所以出現了不少年齡幼小的皇帝。據統計,從秦朝開始直到清朝滅亡的二千多年中,中國共出現過二百四十三個皇帝,其中十歲以下的小皇帝有二十九個,佔十分之一以上。在歷代的封建王朝中,東漢的小皇帝最多。東漢共有十三個皇帝,十五歲以下的竟有八個!其中最小的是殤(shang傷)帝劉隆(105—106在位),他生下來剛一百多天,還在襁褓之中只會啼哭的時候就當上了皇帝。這個嬰兒皇帝是我國歷史上年齡最小的皇帝。殤帝劉隆不但即皇帝位時的年齡小,而且活的時間也短,二歲時便夭折了。

探究過後,又有人知道歷史上出家四次的皇帝嗎?結果居然活活餓死。公元527年,梁武帝蕭衍在做了二十六年皇帝之後,親自到了位於都城建康東北的同泰寺,捨身出家侍奉佛祖,做了同泰寺的主持和尚,也許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住持,之後被滿朝文武大臣接回宮內,宣布大赦天下,同年改年號為大通,這是梁武帝第一次出家。

 

 

這裡不說二三次,且說第四次,公元547年三月三日,梁武帝蕭衍不厭其煩的第四次在同泰寺捨身出家,四月十日群臣們又出一億錢贖回梁武帝還俗,做了三十七天寺奴。這是梁武帝第四次出家。

梁武帝四次出家,贖身共計花費四億錢,這些錢財哪裡來,不還是盤剝治下黎民百姓,搞得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全部肥了寺廟裡的和尚。而在位期間瘋狂地扶植佛教,廣修寺院,賞賜給寺院大量的財物與土地,寺廟裡的和尚成為當時名副其實的土豪,特權階級,佛教在中國大肆興起。後世人讚歎此時寺廟有錢。「都下佛寺五百所,窮極宏麗。僧尼十餘萬,資產豐沃。』」

 

 

如何評價這位皇帝呢?

 

 

有網友評論說,他在冬天,五更就起床辦事,手凍得拆裂,也不停筆。這算是他的勤勞。即位不久,便按佛教的規矩,長齋素食,祭天地祖宗以及朝廷大宴會,也只用蔬菜,不用牲畜。他一天只吃一頓菜羹粗米飯。自稱不是公宴,不吃公家飯,宮裡人也不吃公家飯。意思是說,他和宮裡人的生活費,不要國庫來供給。至於生活費從哪裡來的,還不是用另一種剝削形式從民間得來。他穿的是布衣,掛的是木綿制的黑色帳,一頂帽子戴三年,一條被子蓋兩年,不飲酒,平時不聽音樂。這些都算是他的節儉。任何時候他總是衣冠整齊,就在大暑天也一絲不苟;對待宮內閹宦,也是禮貌嚴肅好似對貴賓,更不用說接待士大夫的禮貌。這都算是他的謙恭。他專精佛教戒律,每次斷重罪(殺普通民眾),總要涕泣,整天表示不高興;士族犯罪一概寬免,親屬甚至是犯謀反罪,哭著教誨一番也就算無罪。

 

 

梁武帝雖然對自己嚴格,但是對家人、富貴家放肆不加約束,反而苦了百姓,他所相信的,在我們今天看來,十分狹隘自私。他最後為何會被餓死,估計餓死的百姓就是典範,如果早死些年,可能就不會發生江南的十室九空的「侯景之亂」了。各位看官你覺得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74725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