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大邪門兵器:第二件令倭寇喪膽,第一件如血滴子般的存在
中國古代兵器,以「十八般兵器」較為正統,即「九長九短」,九長即:槍、戟、棍、鉞、叉、鏜、鉤、槊、環。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鐧、錘、棒、杵。但在十八般兵器之外,也有一些邪門兵器,這些兵器形狀怪,用法怪,故有「兵器越怪,死得越快」之說。死得快,指的是殺傷力強,使敵手死得快。以下便是五大邪門兵器,第一件如血滴子般的存在!

第五件:鐵尺。又名筆架叉、點穴石,其形如圓柱、圓楞、尺,四面不內陷,上粗下細,兩側有向上旁枝或兩側沒有向上旁枝,易於攜帶,可暗於腰間,通常雙手各持一支,故又稱「雙鐵尺」,是刀劍和長兵器的剋星,源於唐宋時期,為衙役捕快常用兵器。這種兵器攻守兼備,內練氣,外練力,既有內家纏繞之柔,又有外家點捅劈崩之剛。捕快鐵尺在手,非絕頂高手難逃法網。
第四件:流星錘,是一種將金屬錘頭繫於長繩一端或兩端製成的軟兵器,有單流星、雙流星。其錘有瓜形、多棱形、刺球形、渾圓形等,大小如鴨卵。錘身末端有象鼻眼,用於串連環。流星錘平時將索成四折藏於袖中,用時即可一抽而出。流星錘中的狼牙錘最為厲害,以純鐵鑄成,重三至八斤不等,上有寸長鐵釘若干,釘頭向前,極為鋒利。舞動起來,砸著死,擦著傷,遇到高手只有一招,跑!

第三件:乾坤流星膽。這種武器集流星錘和鞭於一體,曾在東北綠林中秘傳,是一種幽靈般的軟兵器。這種兵器短兵器都難抵擋,躲過膽頭,躲不過膽鏈,躲過膽鏈,舞動起來四面打擊,是一種很難纏的兵器。

第二件:狼筅。又名狼牙筅,原是明朝礦工起義軍發明,後為戚繼光抗倭時操練「鴛鴦陣」所用兵器。這種兵器是在毛竹頂端裝上鐵槍頭,兩旁枝刺用火熨燙得有直有勾,再灌入桐油,敷上毒藥。杆長5米,附枝最長60厘米,最短25厘米,頭與杆均為鐵制,重約7斤,技擊方法主要有:攔、拿、挑、據、架、叉、構、掛、纏、鏟、鏜等。日本倭寇長刀雖鋒利,卻砍不斷軟枝,竹節能擋住長槍刺入,因此,狼筅是日本倭刀的剋星,戚家軍持狼筅追殺倭寇,殺死倭寇無算,令倭寇喪膽。

第一件:鴛鴦鉞,又叫「日月乾坤劍」,由清代武術名家董海川所創,是一種如血滴子般存在的兵器。此兵器長不到一尺,但卻邪毒無比,藏於袖子裡,能切能鎖能剮能擋,還能拋擲,是八卦掌門派的獨門兵器。

相傳,血滴子是清代最為邪門的兵器,但此兵器史書未見記載,只存在於野史和文學作品中。據有關資料描述,血滴子內藏絞刀,以鏈拋擲,扣到腦袋上割下人頭收回。血滴子雖然兇殘,但卻笨重,拋擲出去目標也很大,會武功者多能防範。

而鴛鴦鉞卻不然,它小而精,一雄一雌,開合交織,一人舞動可抵擋三四人。拋擲出去,疾如閃電,削人首級輕而易舉,比血滴子更加陰邪,有人形容他為清代版的「要你命三千」。如今,此兵器傳承招法主要有青龍返首、獅子張口、腦間掛印等,但能飛擲如血滴子的高手已不多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