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為什麼不像武則天一樣沒有稱帝?看完最後一條原因就明白了!

Liverpo ...| 2017-11-05| 檢舉

呂后為什麼不像武則天一樣沒有稱帝?看完最後一條原因就明白了!

 

歷史上的呂雉(呂后)和武則天是極為相似的女人,她們都曾臨朝稱制,都有廢立皇帝和太子的權力,在私生活方面也基本一致,都重用自己的男寵,她們最大的不同是武則天稱帝,而呂后沒有。為什麼呂后沒有稱帝?並不是因為沒有稱帝的條件,也不能說明她的能力就比武則天差,相反可能更強。呂后不稱帝有歷史客觀原因,也有個人原因。

首先,呂后沒有稱帝的野心。自秦始皇起,才有了皇帝這個名號,到了劉邦稱帝時也不過兩三個皇帝,呂后親眼見過秦朝崩潰,也看到劉邦的皇帝之位來之不易,所以她對稱帝並沒有足夠的準備,包括心理準備。況且她已經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后了,沒有必要去當什麼女皇帝。

呂后之所以投身政治,主要是為了維持她和兒子劉盈的地位,也有為呂氏家族謀利益的動機,這是她的私心。但沒有野心篡奪劉家的天下,建立一個呂氏王朝。

其次是因為天下來之不易,不能大亂。呂后和丈夫劉邦一起打來的天下,剛經歷了秦末暴亂和楚漢之爭,新建立的大漢朝根基未穩,尚待重建,但這個平台足夠施展自己的政治才能了,沒有必要再為自己稱帝而大動干戈。歷史證明呂后確實有一定的政治才能,把一個幾乎在廢墟上建立的漢朝,在她的治理下開啟了一個治世。

而武則天就不一樣,她沒有經歷創業的艱辛,李世民留下的貞觀之治已是一個強大的王朝,就算她只是一個普通女子,也足夠她揮霍而不至於垮台,何況武則天確有政治才能。

再次是呂后明白自己的實力還不足以與宗室抗衡,只希望能守住自己的地位,不會刻意去培養自己的政治集團謀朝篡位。呂后做的幾件大事無非是為了自保,包括誅殺韓信,而不是主動大開殺戒。她的政治眼中釘僅僅是危害到兒子劉盈位子的人,比如戚夫人和趙王,而對於沒有多少威脅的薄夫人和代王劉恆就安然無恙。而且劉邦死後她穩住功臣集團,並通過平衡各種勢力,維持了地位。

反觀武則天,借皇帝之手打擊功臣,而且在做昭儀時就投身政治,後做了唐高宗28年的皇后,參政23年,「臨朝稱制」6年。可見武則天在稱帝前掌權近30年,改唐為周之後還做了15年皇帝,武則天有更充分的時間培植勢力、樹立威信。

最後一個原因是呂后只安心做好一個皇后,而不是新皇帝,因為後者在她的博弈里風險太大,可能身敗名裂,下場悲慘,死後還進不了劉邦的長陵。即使當了新皇帝又如何,也只是滿足自己的權力癮罷了,況且兒子女兒早死,連個繼承人都沒有。

武則天有極大的政治野心,還當了15年的皇帝。但在臨死前她還是醒悟了,決定回歸母親和妻子的身份,祔廟、歸陵、去帝號,只稱「則天大聖皇后」。其實這是她聰明的妥協,但呂后早在幾百年前就知道了這個道理,這是呂后的智慧。

 

從以上可以看出來,呂后不稱帝固然有外部原因,但更多的是因為沒有武則天的野心和手段,但這並不說明呂后就比武則天差。如果把兩人的位置對調過來,武則天未必就能夠做得比呂后強,也不一定如願稱帝。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7022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