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里的時光:東晉的驚嘆,宋朝的哲理,明朝的奇問,清朝的妙答
在杭州西湖畔有一座奇峰,叫作「飛來峰」,又叫「靈鷲峰」。相傳東晉年間,天竺高僧慧理來到中國,看到這座峰不禁驚嘆:這不正是天竺國靈鷲山的小嶺嗎?佛祖在世之日,多為仙靈所隱。什麼時侯飛這兒來了?
慧理於是面山建寺,取名「靈隱」。
飛來峰冷泉亭有許多副寫得不錯的對聯,比如清朝文學家金安清題聯:
泉水淡無心,冷暖唯主人翁自覺,
峰巒青未了,去來非佛弟子能言
清朝常備軍協統張載陽題聯:
峰巒或再有飛來,坐山門老等
泉水已漸生暖意,放笑臉相迎
趙鐵山題聯:
不愁泉冷無時熱
常恐峰來更欲飛
其中最有名氣的一副是明代董其昌所題,聯曰:
泉自幾時冷起?
峰從何處飛來?
這副奇聯刻於冷泉亭上,後世文人墨客每遊覽至此都想答出這兩個富於詩意的提問。有人對:
泉冷幾時,問孤松而不語;
峰來何處,適老鶴以長棲。
這位實際上是自言自語,對問題避而不答。清代《春在堂隨筆》的作者俞樾和夫人有一年旅遊到了冷泉旁,俞樾最擅長的就是對對子,看見董其昌好奇心挺強,馬上回答他說:
泉自有時冷起;
峰從無處飛來
也有人說俞樾的答聯為:
在山本清,泉從源頭冷起;
入世即濁,峰從山外飛來
俞夫人那是才女,懂得夫唱婦隨的道理,一看老公開口了,磕著瓜子也為董先生授業解惑:
泉自冷時冷起;
峰從飛處飛來
俞樾的女兒一看幹什麼這是,好像只有俺是個粗人,也來兩句吧,反正閑著也是閑著:
泉自禹時冷起;
峰從項處飛來
俞樾一聽很奇怪,就問她女兒:「禹指大禹,項字何解?」女孩子回答說:「項羽《垓下歌》有句雲『力拔山兮氣蓋世』,不是項羽將此山拔起,安得飛來?」
和飛來峰相關的最著名的故事,來自蘇東坡和佛印。蘇東坡在杭為官時,一天與佛印同游靈隱寺,走到飛來峰附近,蘇東坡故意問佛印:「老佛,知道這是什麼山嗎?」
佛印說:「飛來峰。」
蘇東坡又問:「既然飛來,何不飛去?」
佛印說:「一動不如一靜。」
蘇東坡再問:「為何要靜?」
佛印說:「既來之,則安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69700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