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的御膳味道怎麼樣?溥儀:實在難以入口

在我們的印象中,皇帝、皇后的菜肴肯定是天底下最豐盛、最美味的。

以清朝為例,哪一個皇帝每頓飯的菜肴沒有數十種?我們以乾隆帝某一天的早餐為例,就可略見大概,這頓早飯的菜單如下:

燕窩紅白鴨子南鮮熱鍋一品,酒燉肉燉豆腐一品,清蒸鴨子烀豬肉鹿尾攢盤一品,竹節卷小饅首一品,舒妃、穎妃、愉妃、豫妃進菜四品,餑餑二品,琺琅葵花盒小菜一品,琺琅銀碟小菜四品,隨送面一品,老米水膳一品。另有額食四桌:二號黃碗菜四品、羊肉絲一品、奶子八品,共十三品一桌;餑餑十五品一桌;盤肉八品一桌;羊肉二方一桌。

養心殿附近的一處御膳房。

這頓早餐的菜品是不是夠「硬」?早餐已經如此,午飯的陣勢就可想而知了。

要說吃得最奢侈的,還是慈禧太后,一頓飯有一百多道菜。隆裕太后繼承了慈禧的奢侈之風。

據溥儀在《我的前半生》記載,他6歲那年遜位前夕,一頓早飯的菜品也有口蘑肥雞、三鮮鴨子、五綹雞絲、羊肉絲等數十品,死撐著帝王的面子。

乾隆帝用過的金碗。

帝後傳膳的時刻,那可都是大場面。數十名穿戴整齊的太監,抬著膳桌,捧著紅漆盒,依次進入大殿。

菜肴送來之前,先要經太監品嘗過,名曰「嘗膳」,就是檢測有沒有人在菜里下毒。等帝後坐定,一個太監喊:「打碗蓋!」於是,帝後就開始吃飯了。

帝後的餐桌上擺滿了山珍海味,一定都鮮美可口回味無窮吧?

《甄嬛傳》劇照,實際上皇帝都是單獨用膳的。

溥儀說,這些菜擺上來之後,實在難以入口,「御膳房為了能夠在一聲傳膳之下,迅速把菜肴擺在桌子上,半天或一天前就把飯菜做好,煨在火上等候著,所以早已過了火候。」

聽他這麼說起來,御膳雖然豐盛,但並不新鮮。

小皇帝溥儀。

皇帝面前的菜,主要是用來展現排場,歷代皇帝都不靠這個充飢。皇后、嬪妃進貢的幾道菜,才是真正的美味。

在被逐出皇宮之前,溥儀每天實際吃的,就是由隆裕太后或者四位太妃送來的菜。所以,御膳形式大於內容,我們大可不必以為它有多不可企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61037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