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朝上立,都齊呼萬歲,都稱「皇上聖明」,但皇帝到底聖不聖明,實在是不能同日而語。帝位世襲制,承襲帝位的人是否真有治國英明,是否真能知人善用,就未可知了。
水能覆舟亦能載舟——這是句老生常談,但歷史告訴我們的,確實如此。用人得宜可令國家興旺,反之,離國家滅亡之日也就不遠了。而在中國歷史上,那些曾經讓群情激奮的著名的奸臣們,最後的下場又如何呢?是不是都是不得好死呢?
一、趙高(秦朝)
趙高本為秦國宗室遠親(一說趙國宗室遠親),入秦宮為宦官(一說趙高為「宦官」乃後世曲解,故意詆毀),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餘年。
秦始皇死後,趙高發動沙丘政變,他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並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職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設計害死李斯,繼之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另立子嬰為帝。不久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
那子嬰是如何設計殺掉趙高的呢?
趙高擁立子嬰為帝,要求子嬰齋戒,以便入太廟祭祖,接掌傳國玉璽。
當齋戒進入第五天時,子嬰與他的兩個兒子商議說:"丞相趙高殺了二世,怕臣子殺他,就假裝道義來擁立我登基。我聽說趙高竟然與楚國相約要滅秦朝皇室,然後在關中稱王,現在要我齋戒,以便入太廟,就是希望藉此在廟中殺我,我想屆時裝病不去,那丞相一定會自己找我,等他一來就殺了他。"
到了要入太廟的時候,趙高派人去請子嬰等人,子嬰不去。趙高果然自己前來,說道:"宗廟之事,非常重要,大王為何不去呢?"子嬰趁此機會在齋宮中殺了趙高,並滅了趙高三族。
二、董卓(漢朝)
隴西人,看長相就知道是個粗猛之人,體力過人,但有膽有謀。年少時曾遊歷羌中,結交的都是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豪傑人士,初為兵馬掾,繼為羽林郎、軍司馬、郎中、東中郎將。公元184年,被黃巾軍擊敗,抵罪。公元190年,征為少府,辭不受命,駐兵河東,以觀時變。
八月,率兵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自為相國,專斷朝政,凶暴淫亂,激起全國反對。他焚燒洛陽,西遷長安。公元191年二月,為太師,位在諸王之上。他掠奪錢財巨萬,計黃金二三萬斤、白銀八九萬斤,錦綺奇玩堆積如山。公元192年,為司徒王允等人所殺。中國的三國大分裂時代終於到來了。
三、黃皓(三國)
黃皓是個宦官,生卒年不詳,性奸佞,善奉迎。開始只是服侍太子劉禪的一位宦官,在劉禪即位之後,因為身邊先後有丞相諸葛亮和侍中董允主持朝政,黃皓在那個時候還不敢把自己的奸佞表現出來,當時的職位也不過是個黃門丞。
但到了公元246年,董允死了,陳祗代替董允的職位,自此,黃皓和陳祗二人狼狽為奸,縱容後主劉禪淫樂,朝治日益腐敗。後來陳祗也死了,黃皓開始一手遮天,做了中常侍、奉車都尉。操弄權柄,以至滅亡。
魏徵西將軍鄧艾,知到黃皓的奸險,想要殺了他,但這個小人賄賂了鄧艾身邊的人,最後僥倖逃了一命。
四、阮佃夫(南北朝)
與那些生來身份就很高貴的王孫貴族不同,阮佃夫是窮苦人家的孩子,初入官場只是做了個小官,根本不受人待見,也沒有人知道他是誰。直到劉彧被封為淮陽王時,阮佃夫才開始有機會接觸皇室,開始正式混跡於官場。他為淮陽王劉彧掌管衣物等雜物,後來到孝武帝劉駿時當上了內監,成為了親信的監察官,最後成為了劉宋後期著名的奸臣。
誅殺皇室,受寵專權,橫徵暴斂,大收賄賂,生活奢侈,諸王莫及。公元472年,明帝死,立太子劉昱為後廢帝,佃夫加給事中、輔國將軍,權任益重。次年,鎮壓建平王劉景素之亂,以功為南豫州刺史、冠軍將軍。公元477年,因廢長立幼,被誅。
五、楊素(隋朝)
弘農華陰人,初事北周武帝。後事隋文帝楊堅,為上柱國,拜御史大夫。
588年,伐陳有功,任荊州總管。繼為納言、尚書左僕射。執掌朝政,以奸詐自立。依附晉王楊廣參與宮廷陰謀,廢太子楊勇,殺文帝。楊廣立,他拜司徒。素十分驕橫,任意侮辱屬臣,凡逆己者,必加陷害。貪圖財貨,廣營產業。公元606年,死。
這幾位奸臣最終都沒有什麼好下場,生於亂世,左右逢迎,誅殺人命,禍害百姓,即使能得到掌權者一時的信任與重用,最終也還是逃不掉制裁。
明天,我們繼續看看其他五位奸臣,觀其下場是否同樣悲慘。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57497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