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首,是古代用的最頻繁的死刑刑罰,按理說,一刀下去,人分兩段;但是唐初時期,有個超級牛人,被斬首時,行刑者連斬三刀才把他的腦袋砍掉,這人是誰呢?這人就是絕世猛將薛萬徹。
隋朝左御衛大將軍薛世雄第四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仕唐官至右武衛大將軍,封武安郡公。本為隋將,後與兄長薛萬均同自幽州降唐,因征討梁師都有功,授車騎將軍,隨羅藝四處轉戰其他起義軍,投入太子李建成幕府,受其賞識。
玄武門之變時,率東宮兵馬力戰,甚至反撲秦王府,直到李世民派人出示以太子首級,他才放下武器帶領數十騎逃入南山。後來唐太宗賞識其武勇,屢次遣使招諭才復出拜將。
在平突厥、薛延陀部、征高句麗時屢立大功,尚太宗妹丹陽公主;後來因恃才傲物,盛氣凌人,於是有人上書,狀告薛萬徹。而且他的副將裴行方也暗中告他對朝廷有怨言;英國公李勣也說:「萬徹職乃將軍,親惟主婿,發言怨望,罪不容誅。」唐太宗據此將他免官,流放象州,後遇赦歸還。
公元652年,薛萬徹入朝,與房玄齡之子房遺愛關係密切,談話中,薛萬徹再次表示了對朝廷有怨言,而且說:「今雖患腳,坐置京師,諸輩猶不敢動。」房遺愛對他說:「公若國家有變,我當與公立荊王元景為主。」以推翻高宗李治的統治。不久,事泄,薛萬徹被捕,但拒不承認,後來房遺愛出面作證,薛萬徹這才伏罪。
公元653年3月16日,薛萬徹被處斬,臨行前,薛萬徹大聲說:「薛萬徹大健兒,留為國家效死力固好,豈得坐房遺愛殺之乎!」說罷,解開衣領對監斬官大聲喊道:「亟斬我!」(《新唐書·薛萬徹列傳》)但劊子手刀下無力,第一刀沒有砍准,萬徹大聲呵斥:「何不加力!」連砍三刀才斬下他的首級。
五馬分屍可是歷史上鼎鼎有名極刑了,死在此刑罰上的牛人可不少,傳聞遠古蚩尤就是被皇帝分屍後分藏九州,後來秦國變法者商鞅也是被五馬分屍而死;但是歷史上受此刑罰最有名的還數李存孝了。
李存孝是晉王李克用麾下一員驍將,也是李克用眾多的「義兒」中的一個,因排行十三,故稱為「十三太保」,而且也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
史書載「驍勇冠絕,常將騎為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他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地位相當於《說唐傳》中的趙王李元霸,天下無敵,人稱飛虎將軍。
野史中曾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雖說是誇張之詞,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連第二名的王彥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幾合。後由於罪責車裂而死,李克用深感有負於存孝,羞愧多天不朝政,兵事衰弱,朱溫趁勢而起。
李存孝因力大無比,英勇善戰,天下無敵,與西楚霸王項羽齊名,被譽為」將不過李、王不過霸「,在後人評說中更有「唐初有個李元霸,唐末有個李存孝,都是恨天無把,恨地無環」。意思是說天若有個把,他們能把天拉下來,地若有環,他們能把地提起來。
後來因為李存孝名氣太大,軍功太盛,被義父李克用所忌憚,加上「十三太保」中其他人也對李存孝頗為嫉妒,後來在李存信的不斷挑撥和李存孝自身的一些不當作為下,被李克用大軍圍城抓了。
其實李克用本不想殺他,希望諸將為他求情,就此順勢免了他的罪,誰知諸將都妒忌他,沒一個為他求情。李克用為此深恨諸將,但卻沒有譴責過李存信。李克用惋惜存孝,為之十多天不理政事,兵勢也逐漸轉弱,而朱溫的勢力則開始變得越來越強大。
車裂當天,陰雲密布。一切的愛恨情仇,都將在這天了結。其實到了此刻,李存孝的心中反而釋然了。命既如此,又復何爭。李存信驅趕著五馬,準備行刑,將一切的一切,在這天裡結束。
然而,最讓人震驚人事情發生了。當五馬用盡力量向外拉扯時,李存孝的手腕腳腕竟然因為先天的反應,自然而然地生出力道,將五馬又活活地拉了回來!連接十數次,都是如此。被車裂而不死,這在古今天下,也算是僅此一人了。
這時,李存孝心想,反正自己到了這般地步,已是必死無疑了。這般苦苦掙扎,又有何益?與其這般的活受罪,倒不如早解脫,了卻一切。
於是,他對李存信道:「四哥,咱兄弟倆到了這種地步,什麼也不用說了。 但是你這種是弄不死我的,也沒法向父王奉命。我和你說,如果你想車裂死我,那辦法只有一個,就是挑斷我的手筋腳筋,讓我的手腳無法發力;打碎我的膝蓋肘骨,讓我四肢無法相連,再用五馬之力,才有可能將我弄死。你我做了這麼多年兄弟,就當看在弟弟的面上,給我個痛快吧。」
聽李存孝這麼說,李存信眼中也含著淚,點點頭,並依樣照做。這次,五馬齊奔,終於將李存孝徹底分開。一代名將、天下無雙的十三太保,就此含冤殞命。而李存孝死後,李克用也快速走向了衰落,天下最終落入了朱全忠的手中。
連砍三刀才斷頭,五馬分屍而不死,或許李存孝的歷史有誇大成分存在,但是薛萬徹的卻是唐史真實記載的,也算是超級牛人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