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句膾炙人口的俗語,後面還給接上了另外一句反映臣子命運的話:「敵國滅,謀臣亡。」縱觀中華歷史,諸如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這樣的皇帝,都把自己手下那些幫助他建立偉大基業的臣子們給殺得差不多乾淨了。所以說,伴君如伴虎,那麼,有沒有皇帝仁慈至此,絲毫不對功臣加以殺害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善待功臣的皇帝都有哪些。
第六 晉武帝司馬炎 ,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 ,定國號晉。從外部看,當時,蜀漢雖平,孫吳仍在,雖說此時的東吳已不足以與晉抗衡,但畢竟也是一個不小的威脅。要鞏固政權,進而完成吞併東吳、統一中國的大業,就首先要強固統治集團本身的凝聚力,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採取懷柔政策。為統一奠定牢固的基礎,分封制是西晉政治制度中一個重要內容,大封宗室,罷州郡兵,無為與寬鬆政策成了西晉之初的立國精神。所以那時候很少有殺功臣的事情,你看蜀國後主和吳國後主都可以善終,敵國的人尚且如此,更何況自己人呢?跟隨他吧沒錯!
第五位,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是趙匡胤政治智慧的結晶,當初,支持趙匡胤擁兵自立,威逼禪讓的,正是他身邊的這些武將們。按道理,趙匡胤有充足的理由剷除他們,因為,這些人都有造反的前科,雖然是幫助趙匡胤造反,可是這也讓趙匡胤深深感到,兵權如果不掌握在自己手裡,還放到這些曾經的兄弟手裡,只怕我有一天,他趙匡胤也會成為被逼退位的那一方。不同於其他人的是,趙匡胤只是用一次酒宴,代替了屠殺,這樣換干戈為玉帛的做法,難道還不能夠稱得上是值得輔佐的皇帝嗎?
第四位蜀主劉備,劉備這個人的仁厚是出了名的,而且不是浪得虛名。關張馬黃趙跟他到死,一直都很愉快,因為他們跟對了人。劉備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因為手下吃敗仗而進行處罰,並且劉備打下三分之一的天下,只做了個漢中王,首先想到的就是跟手下「打土豪分田地」,除了封侯拜相,還給給諸葛亮、法正、關張等人金子五百斤,銀子一千斤,錢五千萬,錦一千匹,看看劉備,別人賞金銀論兩(寧錦大捷袁崇煥的獎金是三十兩銀子),劉先生論斤,果然是大秤分金。
第三位名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公認的英主,這一點就不多說了,跟著他的最大的好處就是手下的人打了敗仗,或者其他的,只要回來,該怎麼啟用還是怎麼啟用。而且對部下的封賞也是比較豐厚的。
第二位 秦始皇,一說起他,大家都知道這個皇帝是個殘暴的,但是他對部下卻並不是如此,他是有些溺愛部下,比如李信當年被打成光杆司令,秦始皇都沒說他什麼,反而讓王翦幫忙解決。另外一個就是所有的地位都是要依靠軍工來執行的,就比如誰的軍工多,誰的地位就要高,看起來這樣子更加的公平。
第一 為漢光武帝劉秀,漢光武帝劉秀,有人說他「堪稱中國帝王中的頂峰人物。東漢光武帝劉秀,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為列侯,賜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祿。劉秀最大的特點,就是仁德待人,愛民如子,同時也真心善待功臣。在如何對待開國功臣的問題上,劉秀在歷代皇帝中是做得最好。對待開國功臣,生活上給予高標準,政務上給予一定權力,在政治上給予崇高的榮譽。漢光武帝劉秀採取了和功臣共始終的辦法來處理一向困擾君主和臣下雙重方面的問題,獲得了後代史家交口的稱讚。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