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劉備列舉了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等人,曹操皆不認為他們是英雄,並不把這些人放在眼裡。獨認為「天下英雄唯劉使君與操耳」。
曹操說天下英雄只有劉備與自己,如果這是在試探劉備,那麼這也恰好證明了曹操真把劉備當英雄,否則根本沒有試探的必要。如果曹操不是試探,那就直接說明了曹操已把劉備當英雄。也就是說,曹操說這句話不論是不是試探,都把劉備當英雄。
這也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曹操為何如此看得起劉備?而且是屢屢失敗,將寡兵微,無處容身,寄人籬下的劉備。這只能說明劉備身上非常優秀的特質被曹操看到了。倘若我們作為事後諸葛亮,大膽揣測曹操從劉備身上看到的特質,或許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一、劉備遠比其他諸侯都深刻認識到人心的重要,甚至寧可失敗也不失人心。在這點上,曹操與劉備可謂所為所見略同。
當十數路諸侯討伐董卓時,董卓懾於關東諸侯軍勢之盛,挾天子遷都長安。各路諸侯都只是觀望不進,保存實力,甚至置酒高會,獨曹操不計得失,帶領自己的部隊追擊,雖被董卓殺得全軍覆沒,自身也幾不倖免。卻讓世人看到了曹操相比各路諸侯的與眾不同,得到了世人的肯定。後來董昭所以寫信請曹操迎天子應該也有這方面的因素在。
曹操攻荊州,劉備帶領軍民南逃,一天只能走十多里。所有人都清楚這樣的速度很快會被曹操的騎兵追上,因而都勸劉備拋棄百姓先逃,劉備都予以拒絕,堅決與百姓一起,最終在當陽被曹軍追上,兵敗逃亡。劉備雖敗,卻深得荊州士人百姓之心,所以很多人都願意追隨他,而不願降曹。
雖然當陽之敗已是青梅煮酒以後之事,不可能影響煮酒論英雄時的曹操。但劉備在平原令任上得人心,在繼任陶謙徐州牧任上也得人心,這些曹操應該都是看在眼裡的。
由此可見,劉備與曹操一樣都是將人心看得比失敗及眼前之利遠為重要之人。如果再回頭聯繫追擊董卓時不止曹操,還有孫堅。那麼也可以理解為何最終曹、劉、孫能芟夷群雄,鼎足而立。
二、劉備得人心,有人才。劉備雖然將寡兵微、東奔西投、屢屢失敗,甚至常寄人籬下。但關、張等人既是當世俊傑,又始終不離不棄,誓死追隨。如果不是英雄,又如何能延攬英雄?如果不是英雄,又如何讓關張等豪傑誓死相隨。這點憑曹操之睿智,必定一眼即可看出。
三、劉備志存高遠,堅韌不拔。劉備雖然將寡兵微、東奔西投、屢屢失敗,甚至常寄人籬下。但他既不會久居人下,也能屢仆屢起。志存高遠、堅韌不拔,這不正是有志者成功之最關鍵因素嗎!倘若再加上廣收英才的能力,這不正是漢高祖劉邦的品質嗎。
當年漢高祖劉邦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不正是因為志存高遠、堅韌不拔、俊傑為用才最終打敗項羽的嗎。當年漢高祖劉邦不也投靠過項羽,接受項羽的領導。曹操如果想到這一層次,難免將劉備比劉邦,自比項羽。
四、青梅煮酒之時,曹操離統一北方尚且遙遠,羽翼未豐,還未必有後期代漢自立的野心,此時的他應該也是有匡復漢室的理想的。而此時的劉備遠比他弱小,甚至投靠他,卻常以匡復漢室為標榜。
如果曹操聯想起關東聯軍那些擁兵自重,自私自利,根本沒有匡復漢室之心的諸侯們,再來看將寡兵微的劉備,對比之下,怎能不重視劉備呢;如果此時的曹操尚懷匡復漢室之志,劉備便是屈指可數的志同道合之士,怎能不重視劉備。
如果此時曹操已有篡漢之志,面對高尚懷匡復漢室之志的劉備,只要良心尚存,未必不會感到慚愧,又怎能不重視劉備呢。
如果曹操此時已有篡漢之志,也不相信劉備真有匡復漢室之志,認為劉備跟自己一樣掛羊頭賣狗肉,再對比二袁二劉等鼠目寸光的諸侯,又怎能不重視劉備。
綜上四點,重視人心、善馭人才、堅韌不拔、能屈能伸、志存高遠,劉備有之,漢高祖劉邦亦有之。如若曹操能看到這些,那麼他眼中的劉備自非池中之物,即便再落魄,也是一條潛龍,怎能不視之為英難。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