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生九子」,為何個個不同?「九子」分別又是龍與何動物結合所生?

Neoh Ch ...| 2017-07-05| 檢舉

龍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生物,在許多神話故事中普遍就人認為龍花心,與各種的動物都有結合過,於是就有了「龍生九子」的傳說。

據《五雜俎》中記載:「龍與牛結合,則生麟;與豕結合,則生象;與馬結合,則生龍馬;即婦人遇之,亦有為其所污者。」這裡也可以看出,對於神龍,古人敬之,同時也仍讓這樣的神物有這樣一個缺點。

此外,關於「龍生九子」也有另一說法,龍是集許多動物特點為一體:鹿角、牛頭、蟒身、魚鱗、鷹爪等,於是,對龍的後代,古人便展開了豐富想像,「龍生九子,各有不同」。

「龍生九子」的這「九子」其實版本頗多,其中就有,龍與犀結合,生囚牛;與豺結合,生睚眥;與猴結合,生嘲風;與象結合,生蒲牢;與獅結合,生狻猊;與龜結合,生贔屓;與虎結合,生狴犴;與魚結合,生螭吻;與犬結合,生負屓;與熊結合,生貔貅的說法。

說法一: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贔屓、狴犴、負屓、螭吻

說法二:贔屓、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眥、狻猊、椒圖

。。。。。。這裡就介紹下較為有名的一些「九子」

狴犴

又名憲章,形似虎,它平生好訟,傳說狴犴不僅急公好義,仗義執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斷,於是它的形象常用在衙門公堂之上,或是裝飾在獄門上外,或匐伏在官衙的大堂兩側。

狻猊

形似獅子,喜靜不喜動,好坐,又喜歡煙火,因此佛座上或香爐上的腳部裝飾就有其形象。將其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結跏趺坐或交腳而坐的佛菩薩像前,到了明清之際,石獅或銅獅頸下項圈中間的龍形裝飾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衛大門的中國傳統門獅更為睜崍威武。

螭吻

又名鴟尾、鴟吻,龍形的吞脊獸,口闊噪粗,平生好吞,殿脊兩端的卷尾龍頭就多是其形象。《太平御覽》有如下記述:「唐會要目,漢相梁殿災後,越巫言,『海中有魚虯,尾似鴟,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於尾,以厭火祥。」文中所說的「巫」是方士之流,「魚虯」則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屬水性,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饕餮

形似狼,好食,鐘鼎彝器上多雕刻其頭部形狀作為裝飾,後來饕餮還作為一種圖案化的獸面紋飾出現在商周青銅器上,稱作饕餮紋。

贔屓(bìxì)(霸下)

龜形有齒,氣大好負重,常背負石碑於宮殿中,是長壽、吉祥、走鴻運的保護神。

貔貅(pi xiu)

又叫辟邪,生性兇猛,專吞金銀肚大無肛,只進不出,即能招財,又能守護財富,掌握財運,是招財進寶的保護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55688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