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在《三國演義》中的作用和周瑜差不多,都是為了襯托諸葛亮的多智。而《軍師聯盟》大約是影視劇中第一次正面描述司馬懿的故事,那歷史上的司馬懿真的和諸葛亮一樣是「搖鵝毛扇」的軍師嗎?
司馬懿(公元179年—251年),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
《晉書·宣帝紀》中記載:「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其先出自帝高陽子重黎,為夏官祝融。歷唐、虞、夏、商、世序其職。及周,以夏官為司馬。其後程伯休父,周宣王時,以此官克年徐方,錫以官族,因而為氏。楚漢間,司馬卬為趙將,與諸侯伐秦,秦王立為殷王,都河內。後以其地為郡,子孫遂家焉。自卬八世,生征西將軍鈞,字叔平。鈞生豫章太守量,字公變。量生潁川太守儁,字元異。儁生京兆尹防,字建公。帝即防之第二子也。」
因此,河內司馬氏是地方上的豪族,自楚漢之際司馬卬世代都是將軍,是名副其實的將軍世家。
司馬家在東漢的地位,由司馬懿高祖征西將軍司馬鈞確立,司馬鈞曾在公元115年大勝西羌。
司馬懿雖有有雄豪志,卻屬於典型的大器晚成,其正式走上歷史舞台要等到曹操去世,曹丕登基。
曹丕稱帝五年後,司馬懿已經錄尚書,參與軍機了。但此時的司馬懿除了是曹丕的親信外,仍然沒有太多的表現機會。
司馬懿
1、公元226年,曹丕崩,年四十。曹丕遺命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這一年,司馬懿四十七歲,機會終於來了。
這一年,孫權趁曹丕剛死,命諸葛瑾、張霸兵分兩路進攻襄陽,而孫權自己親自進攻江夏郡。
司馬懿第一次領兵出征。
司馬懿
這一戰,司馬懿擊退了孫權,又擊敗諸葛瑾,並斬殺張霸,斬首千餘級。同年十二月,司馬懿升任驃騎將軍。
軍事天才司馬懿體內司馬家將種的血統開始覺醒。
2、兩年後,公元228年正月,司馬懿兵分八路討伐蜀國降將孟達。孟達降魏後,曹丕待其甚厚,但曹丕死後孟達失寵,遂與諸葛亮暗中通信,意圖起兵反魏。司馬懿僅用十六天,便破城擒斬孟達,傳首京師,俘獲萬餘人。
3、此後六年的時間,直至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司馬懿的主要任務便是與抗蜀北伐。
司馬懿對諸葛亮的戰術,其實也很簡單。當你無法戰勝對手之時,能夠承認他的不可戰勝,或許是戰勝他的唯一辦法。司馬懿終於成功熬死了諸葛亮,魏國再無強大的敵手,而司馬懿也因此功漸漸掌控大權。
秋風五丈原
世間像司馬懿這樣睿智之人何其少也,若魏無司馬懿,歷史如何,殊難預料。
4、司馬懿平遼東
東漢三國之時,遼東對曹魏一直時叛時降,保持著半獨立的地位。公元237年,遼東太守公孫淵叛魏,自立為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
司馬懿平定遼東
公元238年正月,魏明帝曹睿召命司馬懿率兵討伐公孫淵。司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騎四萬,從京師出發,經孤竹,越碣石,六月,進至遼水。公孫淵急令大將軍卑衍、楊祚等人率步騎數萬,依遼水圍塹20餘里,堅壁高壘,阻擊魏軍,魏軍不得進。
司馬懿詐攻其首都襄平,公孫淵中計,率兵出擊,司馬懿對諸將說:「我之所以不攻其營,正是要等現在的局面。」遂指揮魏軍痛擊,三戰皆捷,遂乘勝進圍襄平。
襄平之戰中公孫淵戰死,司馬懿將公孫淵所任公卿一律斬首,殺死將軍畢盛等二千多人,遼東遂平。
5、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駕崩,司馬懿與大將軍曹爽共同輔政。後來司馬懿誅殺曹爽,魏國政權遂全部落入司馬氏之手。
司馬懿是晉朝的奠基人,被追封為晉高祖。司馬懿也是三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和戰略家,不止軍師這麼簡單。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54824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