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是一個非常喜歡旅遊的皇帝。他統一六國後,曾有5次出巡的經歷。並且,這5次出巡安排得非常密集,只在短短10年間就完成了,平均下來,兩年出巡一次。最後一次出巡,是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出巡途中,嬴政病死沙丘,揭開了趙高亂國,群盜四起的序幕。
大家知道,趙高是大秦帝國的掘墓人。正是他矯詔,擁戴嬴政的幼子胡亥繼位,繼而把持朝政,才使得秦國內亂外禍一時並起,最終葬送了大秦帝國的江山。趙高之所以能矯詔成功,是因為得到了當時的丞相李斯的配合。然而,今天咱們要說另外一個人物,如果當時此人在沙丘,趙高矯詔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發生。此人,便是蒙毅!
玉漱公主:蒙毅將軍
這件事,非常巧。可能是天要亡大秦帝國吧!當時,蒙毅確實是陪同嬴政一道出巡的,然而,將到沙丘之時,嬴政忽然患病,就派遣蒙毅原路折返回去,到會稽禱告山川,希望此舉能讓自己的病勢稍減。蒙毅奉命折返,沒想到嬴政走到沙丘之時,就一命嗚呼了!
文題中筆者說了,若有此人在,趙高不可能矯詔!這個「此人」也就是蒙毅。那麼,蒙毅真的能阻止趙高矯詔嗎?確實能。
嬴政生前,對趙高非常寵信,趙高犯了大罪,他也因憐惜趙高的才華而赦免了趙高。然而,對比趙高,嬴政更加寵信蒙毅。史料上記載說蒙毅深受嬴政的尊寵,外出與嬴政同乘一車,居內則始終侍從嬴政左右。另外,當時蒙毅官拜上卿,相當於丞相之位(雖然當時,實際的丞相是李斯),而趙高呢,只是一個中車府令,相當於嬴政的車馬侍從班長,最大的實權是掌管皇帝符璽。
不僅如此,蒙毅的哥哥蒙恬,還是嬴政尊寵的大將,在北邊上郡統領三十萬兵馬打擊匈奴。而蒙毅的父親、爺爺,也都是秦國歷史上的重臣,蒙氏一族可謂世代效忠秦國。
這樣一個背景,大家就完全可以想像了,如果當時蒙毅並沒有折返會稽去禱告山川,那麼沙丘政變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具體的理由大概有三點。
第一,相比趙高,蒙毅不論在受嬴政信任方面,還是在官職方面,都比趙高要高上很大一截。嬴政臨死前的遺詔,即便趙高管著符璽,蒙毅也絕對是知道的。
第二,蒙毅的哥哥蒙恬深受長公子扶蘇尊寵,遵從嬴政的遺詔,擁戴扶蘇繼承皇位,不僅正大光明,並且對蒙氏一族有很大的好處。蒙毅在知道嬴政遺詔的情況下,絕對不可能同意趙高矯詔。
第三,趙高曾有前科,嬴政當時命蒙毅親自審理趙高一案。蒙毅遵照秦國律法,依法判決趙高死刑。只是嬴政一時憐惜趙高才幹,最後赦免了趙高死罪,並且官復原職。可以想像,蒙毅對趙高這個人的印象應該不會太好。他會聽任趙高擺布嗎?顯然不可能。
綜上三點,蒙毅若在,趙高矯詔這件事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發生,他有這個能力阻止,也有這個責任和慾望去阻止。最終的結果必然是長公子扶蘇繼位。而扶蘇,從史料上的記載來看,是一個非常賢明仁愛的人。他當了皇帝,首先趙高必死無疑(他有前科),並且與扶蘇的關係非常不好,其次大秦帝國的政局必然為之一新,極有施行施行的是休養生息政策,不大動干戈、不大興土木。至此,陳勝和吳廣的舞台也就沒有了,劉邦也就安安分分的當個亭長了,項羽也就空有一生蠻力,而無處施展了。大秦帝國,不說如嬴政所願傳之萬世,至少可享國數百年。最後,中國自秦開始,2000多年的歷史也必然會改變!
然而,蒙毅不在!天要滅秦,奈何!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