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風起雲湧,英雄輩出;或許現在無數人都在感嘆曹操的好運,手下謀臣如雲、猛將如雨,可謂是占據天下三分之二,北逐匈奴,西通絲路;而孫權也是手下人才濟濟,江東士族眾多,加上孫策遺留下的那些精英,也夠揮霍了。
唯獨劉備,文不過諸葛亮、武不過關張趙;雖然後來龐統也來投奔了劉備,但奈何卻是個短命鬼,雖有雄心壯志,奈何也只能蟄伏以待天時;但是劉備如此梟雄,真的就缺乏際遇嗎?當然不是,只是劉備沒有很好的抓取罷了。
來細數下,劉備一生錯過的八個超級大牛人,每一個都惋惜不已:
TOP、8 袁渙
袁渙,字曜卿,陳郡扶樂人。東漢末年官員,出身「陳郡袁氏」,為司徒袁滂之子。
袁渙早年曾任郡功曹,後被公府徵辟,相繼被舉為高第、秀才。漢末戰亂時,袁渙流寓江淮一帶,初為袁術所用,後投呂布。建安三年,曹操率兵剿滅了呂布,袁渙又轉投曹操,拜沛南部都尉,後又任諫議大夫、郎中令等職,在任上盡心盡責,以敢諫直言稱名。
劉備任豫州牧時,推薦袁渙為秀才。但是卻很快又被袁術所用,後來又被呂布所俘虜;呂布當初和劉備和睦親近,後來有了矛盾。呂布想讓袁渙寫信去大罵羞辱劉備,袁渙認為不能這樣做,呂布再三強迫他,都不答應。
可惜如此大才,後來因呂布兵敗,而被曹操得去了,或許有此人在,至少不會有興兵伐吳之事吧。
TOP、7 陳登
陳登,字元龍,下邳淮浦人。東漢末年將領、官員。為人爽朗,性格沈靜,智謀過人,少年時有扶世濟民之志,並且博覽群書,學識淵博。二十五歲時,舉孝廉,任東陽縣長。雖然年輕,但他能夠體察民情,撫弱育孤,深得百姓敬重。
後來,徐州牧陶謙提拔他為典農校尉,主管一州農業生產。他親自考察徐州的土壤狀況,開發水利,發展農田灌溉,使漢末迭遭破壞的徐州農業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百姓們安居樂業,「秔稻豐積」。
建安初奉使赴許,向曹操獻滅呂布之策,被授廣陵太守。以滅呂布有功,加伏波將軍。又遷東城太守。年三十九卒。其子陳肅,魏文帝時追陳登之功,為郎中。
曾經陶謙將徐州讓給了劉備,可惜劉備守不住,還沒來得及焐熱,就被呂布給奪了,與陳登這員大才擦身而過,實在是可惜。
TOP、6 張任
張任,益州蜀郡人,東漢末年益州牧劉璋的屬下,官至益州從事。公元213年,在劉備進攻劉璋的戰爭中,張任率軍迎戰劉備,戰敗被殺。
張任文武全才,蜀中第一帥才;只可惜死得太早。若劉備對其不因其殺龐統而痛恨其,而是對其禮賢下仕,如張飛義釋嚴顏一樣,再對其動之以情,想其必定死心投降。那時蜀漢豈不又多了一個員大將?
TOP、5 田豫
田豫,字國讓,漁陽雍奴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初從劉備,因母親年老回鄉,後跟隨公孫瓚,公孫瓚敗亡,勸說鮮於輔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時,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歷任穎陰、郎陵令、弋陽太守等。
後來田豫常年鎮守曹魏北疆,從征代郡烏桓、斬骨進、破軻比能,多有功勳;也曾參與對孫吳的作戰,在成山斬殺周賀,於新城擊敗孫權。官至太中大夫,封長樂亭侯。有一子田彭祖。
那田豫和劉備有什麼關係呢?話還是要從劉備投奔公孫瓚說起,年紀尚小的田豫把自己託付給劉備,後來跟隨劉備一同援救徐州,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田豫因為母親年老而返回家鄉,臨別之時,劉備哭著說:「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相信大家都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田豫回到幽州,先跟從公孫瓚抵禦袁紹,公孫瓚敗亡後,歸附鮮於輔。曹操平定北方,鮮於輔投降曹操,田豫才能夠為曹氏集團服務。這是劉備在徐州失去的第一位人才。
TOP、4 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黃縣人。東漢末年名將,官至建昌都尉。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為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自此太史慈為孫氏大將,助其掃蕩江東。
孫權統事後,因太史慈能制劉磐,便將管理南方的要務委託給他。建安十一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說道:「丈夫生世,當帶三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言訖而亡,年四十一歲。
太史慈和劉備在早期為救孔融的時候,就相識了。
《第十一回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溫侯濮陽破曹操》「太史慈得脫,星夜投平原來見劉玄德。施禮罷,具言孔北海被圍求救之事,呈上書札。玄德看畢,問慈曰:「足下何人?」慈曰:「某太史慈,東海之鄙人也」
TOP、3 龐德
龐德原為馬超部將,因其生病所以才未被派去救劉璋,不然,後必隨馬超降劉備了。其實縱然其當時因病未有收降,若劉備有收其心,想也不難。只要讓馬超暗書一信,再潛人與張魯手下的楊松,使反間計,想必能使其來投劉備的。
各位請想,若劉備五虎將加魏延再加上這四員大將必定聲勢大震。孔明坐震成都,然後派張任、嚴顏、魏延等守把西川南部,以拒南蠻。派馬超、馬貸、龐德等守把漢中,以拒羌兵。派張遼、關羽等守把荊州,以拒東吳。最後留張飛、趙雲、黃忠、太史慈做為進攻長安救援各路的援兵。這樣一來,何愁天下不定?
TOP、2 陳群
陳群,字長文。潁川許昌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晉南北朝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創始人。
陳群出身名門,為東漢太丘長陳寔之孫、大鴻臚陳紀之子,早年被劉備闢為豫州別駕。曹操入主徐州時,辟陳群為司空西曹掾屬。後又轉任參丞相軍事。建安十八年,曹操封魏公,陳群任魏國的御史中丞,後任吏部尚書,封昌武亭侯。
曹丕代漢,陳群為尚書令,晉爵潁鄉侯。黃初六年,陳群為鎮軍大將軍,領中護軍,錄尚書事。
次年,曹丕駕崩,陳群受詔輔政。曹叡即位,任司空,錄尚書事,晉封潁陰侯,增邑五百戶。青龍四年十二月病逝,諡號「靖侯」。正始四年,配享於曹操廟庭。
陳群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盡職,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陳群撰有文集五卷,今已佚失。其餘見於《全三國文》。
TOP、1 張遼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三國時期曹魏著名將領。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之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
後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故事。張遼為歷代推崇,並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劉備及關羽都對其很是敬佩,早在與呂布同守徐州之時,便已有相識。試想劉備若能把其當成與關、張一類的兄弟,其對劉也一定很是感激,到曹操收伏呂布時,劉若能對曹言之及自家如關、張一樣的兄弟,想曹也未必會殺他。之後劉自然可與其在一起了。
錯過了這麼多,也只能說是劉備對人才的敏感度不夠啊,徐庶還是主動投奔的,諸葛亮還是徐庶離別的推薦;真正劉備自己發掘的人才,似乎只有關羽、張飛和趙雲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