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慰安婦,還有一項被隱藏的大罪....

吳思賢| 2017-05-19| 檢舉

二戰結束後,在美國人的庇護下,日本軍國主義沒有徹底清算,諸如南京大屠殺、慰安婦、毒氣戰、731部隊等問題直到1995年才被允許寫進教科書。其實,侵華日軍還有一項罪惡,時至今日仍被掩蓋,那就是鴉片貿易。

日本在華的鴉片貿易可以追溯至19世紀末。鴉片誕生之初,東、西方都將其作為藥物使用,鴉片貿易也並不受國際法的約束。當嗎啡、海洛因等更高純度毒品問世後,國際社會才開始全面禁毒。

即使這樣,一些日本商人仍在治外法權的庇護下,在通商口岸大肆走私鴉片。1922年,時任日本駐天津領事的吉田茂(戰後日本第一任首相)說:

日本在天津有5000居民,其中70%從事鴉片和其它非法毒品的交易。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從事這些貨物的走私。不僅僅是醫藥公司,甚至餐館和百貨公司也在從事交易。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在華北平原扶植傀儡政權。在漢奸的幫助下,一些日本大財團如三井、三菱等公司在冀東地區強制農民種植鴉片,並成功將市場擴展到長城以南。

全面抗戰爆發後,侵華日軍完全控制了滿蒙、華北的傀儡政權,日本政府以及軍方在這個時候開始全面介入鴉片貿易。

歷史學家江口圭一指出,在政府授意下,中國的鴉片種植地區從最先的冀東,逐步擴大到晉北、察哈爾、熱河、綏遠,以及東北等地。

鴉片收穫後,日軍將其統一回收,先是製成鴉片生土,再進一步提純出嗎啡、海洛因等,最後販賣到中國以及東南亞各地。

從19世紀七八十年代起,無論從道德上,還是從法律上,鴉片貿易都沒有立錐之地了。日本也在1868年頒布法令,全面禁止種植和販賣鴉片,然而這條法律並不適用與清國以及後來的民國。

無論是在德川幕府時期,還是在明治時期,日本一直都沒有富裕過,但政府從來沒有把鴉片作為國家收入的來源之一。把鴉片作為財政的靈丹妙藥,可以說是二戰時期日本政府的獨創。

日本自古就有一種強烈的擴張慾望,在軍國主義的刺激下,這種慾望在二戰時期被無限放大,然而在於西方競爭時,日本發現自身有太多的短板,國小民貧、資源匱乏。想要趕超英美這樣的大國,必須採用一些非常規的辦法。

侵華戰爭中,日軍種植鴉片範圍如此之廣,為何戰後能掩蓋的如此之好呢?主要原因是,戰後日本除了首任首相吉田茂以外,其他幾任首相、外相等都在戰時參與過鴉片貿。

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19世紀的鴉片貿易僅受道德上的譴責,但在20世紀卻要受道德和法律的雙重製裁。這導致所有參與其中個人、企業和政要等對此都守口如瓶。

不過,日本也並不是全部都是軍國主義分子,日本作家黑島傳治在小說《武裝的城市》中描寫濟南慘案時,講了很多日本販賣鴉片的內容。

日本國內也有很多學術團體在研究日本在華的鴉片貿易,並將其稱為「另一場戰爭」,但因各方勢力的阻撓,研究成果一直停滯不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50898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