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間諜史上,瑪塔·哈麗算是最富傳奇的間諜之一。從默默無聞身世悽苦的鄉下女孩到轟動巴黎的脫衣舞娘,直至左右逢源的雙重間諜,到最後以飛吻面對死亡,瑪塔·哈麗的一生瑰麗傳奇。

即便在死去以後,她仍然被人評說爭論,其經歷還被拍成電影。瑪塔·哈麗原名叫瑪嘉蕾莎·吉爾特魯伊達·澤利,1876年8月7日出生在荷蘭北部弗里斯蘭省萊瓦頓市附近的一個小鎮,在四個孩子中排名第二,是唯一的女孩。她父親亞當·澤利(Adam Zelle)是位荷蘭農場主,開著一間帽子店,生活富足,母親安切·范·德·默侖(Antje van der Meulen)是個印度尼西亞爪哇人。東西方混血的澤利,既有光潔的皮膚又有一頭東方人的黑髮、烏黑的眼睛、橄欖色的棕色皮膚。
然而童年並沒有給她帶來多少歡樂的記憶。在她7歲時,她們舉家搬遷到了萊頓市,到1889年,父親的帽子生意日漸蕭條,他又被人誤導在一次股票的投機生意中損失慘重,只能變賣家產償還債務,一家人搬入了一所貧民住宅,父親不堪忍受失敗的痛苦,到阿姆斯特丹尋找機會東山再起,卻一去不返。父親在破產之後便與母親離婚,小澤利跟了父親生活。
此後,年僅14歲的瑪嘉蕾莎和兄弟分散到各處,分別被親戚或教會照養。1891年,瑪嘉蕾莎15歲時,她的母親在沮喪中離開人世。 1903年,瑪格麗莎在經歷婚姻挫折後移居法國巴黎,在此期間改,藝名為瑪塔·哈麗。1905年3月13日,瑪塔·哈麗在巴黎吉梅博物館首次演出一夜成名,瑪塔·哈麗用她驚艷的表演,將整個巴黎的娛樂業帶入了一個嶄新的境界,她也藉此逐漸接近了富人階層。

1914,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軍統帥部的軍官巴龍·馮·米爾巴赫在看到哈麗為幾個工業巨頭作即興表演時,感到這是一塊難覓的間諜好料。於是,「惜材心急」的他派人私下出價2萬法郎誘她下水。
一直以來,歷史上都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天資聰穎過人的瑪塔·哈麗很快將她的「表演」天才運用到間諜這一新行當里,利用自己無堅不摧的「強大武器」——柔順的軀體,從那些貪圖歡樂、迷戀女色的大臣、將軍的口中源源不斷地套取情報。
可是歷史學家菲利普·考勒斯經考證後卻認為,哈麗雖然收下了那2萬法郎,也曾多次引誘法國高級軍官上床,可是從未向德軍出賣過任何有價值的情報。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了最後的階段,法國軍隊節節敗退。
而就在這個夏天,一場秘密而特別的審訊正在悄悄地進行。被告是巴黎紅極一時的舞星瑪塔·哈麗。雖然瑪塔·哈麗並沒有驚人的美貌,但她性感嫵媚的形象,使她以交際花的身份周旋於法國、德國和俄羅斯等國的軍政顯要之間。瑪塔·哈麗曾說她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獲得了英國軍情五處軍官接見,並答應成為法國軍隊的間諜,只是法國軍方從來沒有正式確認此事。

1917年1月,德國軍隊向柏林發送了一封電報,這封電報描述了一個代號H-21的德國間諜所採集到的大量情報。法國情報人員截獲了這份情報,並破譯了全部內容,很快判定出H-21即是瑪塔·哈麗。值得注意的是,德國人在這封電報中採用了先前已經被法國破解的編碼方式,這就給以後史學家留下了很大的疑問,很多人猜測德國是否為有意地實行反間計,或許正如瑪塔哈麗自己所言,她是在以雙重間諜的身份為法國效力,而德國人僅是借刀殺人,這些都不得而知。
1917年2月13日,瑪塔·哈麗在她的寓所中被捕。此時,法國在一戰中正處於極度被動的地位,士氣低落,幾十萬協約國的將士在戰場上死亡,所以軍政府也急切地需要尋找替罪羊。也許瑪塔·哈麗正是最合適的人選,她被指控為德國間諜,對數萬士兵的死亡負有責任。如果你夫妻生活質量不高,沒有快感,力不從心,時間太短腎力不足可以薇個薪字母nknk與數字210!儘管很多假定都僅僅來自推測,並無確鑿的證據,但她仍然被認定有罪。
1917年10月15日,她被以「叛國罪」的名義處死在巴黎郊外。瑪塔·哈麗這個名字也從此寫入世界超級間諜的史冊,甚至被後人稱作「諜海女王」。終年41歲。據報道,哈麗最終被推上刑場,全因她被捕後的主審法官埃爾·波查頓所賜。但讓人不解的是,法官波查頓歷來都被認為是一位秉公執法、受人尊敬的大法官,可是面對哈麗辯護律師據理力爭提交上來的哈麗曾為法國竊取德軍情報的事實卻視而不見!因此,瑪塔·哈麗最終被推上刑場,全因她被捕後的主審法官埃爾·波查頓所賜。於是,曾經風光一時的絕色女諜瑪塔·哈麗被法國情報部門以「叛國罪」的罪名逮捕。
1917年月10月15日,面對荷槍實彈的行刑隊,哈麗穿著心愛的紅舞鞋,若無其事地踏上了最後的死亡之旅。在巴黎郊外一塊叫做萬森的多邊形空地,劊子手們開始瞄準射擊。迎著呼嘯而來的11顆子彈,這位41歲女人的臉色沒有絲毫慌張,相反,她挺直了胸脯,從容地等待死神的降臨。作為一個曾經紅極一時的艷舞演員突然以間諜的身份被槍決,這也立即引出了很多的流言。一種流言是,瑪塔·哈麗在臨死前給了行刑者一個飛吻,又或者她只是飛吻了她的律師,一個她從前的情人。她的遺言是「謝謝,先生」。另一種流言是,她故意解開了她的上衣,裸露出她的乳房,以迷惑行刑者。

但1934年美國雜誌《紐約客》的報道卻是,「她穿著一身整潔的女士西服,雙手戴一副嶄新的白手套,一切都是專門為這個場合精心準備」。第三種流言是,瑪塔·哈麗在行刑時非常鎮靜,而且拒絕戴眼罩,因為她在先前已經賄賂了行刑者,使用空彈殼代替真子彈,但這個計劃最終失敗了。在眾多作品當中,1931年著名的女明星葛麗泰·嘉寶主演的影片《瑪塔·哈麗》為經典之一。該片主要依據瑪塔·哈麗真實的生平改編,只是為了迎合觀眾胃口,在她最後被槍決時加入了密謀策劃的虛構成分。該片塑造的傳奇浪漫的人物角色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後來的創作,瑪塔·哈麗也出現在越來越多的書籍、電影、電視劇、日本動畫、電腦遊戲等作品之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50897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