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有錢人終成眷屬。
生於清朝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的陶澍,年輕時,就因為沒錢,訂好的親事說黃就黃了,差點就打一輩子光棍了。可後來他顯赫了,官至兩江總督,成為一品大員,有錢有勢了,先後娶了七房妻室,而且這七個妻妾不僅有名有姓,而且連生於何年,死於何年都有記載。《清史稿》還有他的列傳呢。
陶澍出生在貧窮人家,他中秀才的時候,已經二十來歲了,這在清朝時期,已經算大齡青年了。他爹好不容易攢了一些錢,給他說上了一門親事,女方是同鄉,聘禮也收了,只等著算好的黃道吉日迎娶。然而,半路殺出一個程咬金,把婚事給攪黃了。
原來,陶澍訂婚的姑娘頗有姿色,當地一個姓吳的大財主的兒子很垂涎,這吳財主愛子心切,就用金銀錢財去利誘姑娘家。姑娘的父母經不住誘惑,不顧道義去陶家退婚。
眾所周知,清朝時期,接了男方家的聘禮,姑娘不管出嫁與否,都該是生是男方家的人,死是男方家的鬼。所以,那姑娘要另嫁他人,除非陶家同意。可陶澍已經二十來歲,早就不想當光棍了,你說他咋可能拱手把漂亮媳婦讓給別人呢?打死都不幹。
眼看婚期越來越近了,不僅姑娘的父親著急,那姑娘也哭哭啼啼,說寧死也不嫁窮秀才。關鍵時刻,那姑娘的丫鬟突然站了出來,說,願意以身代嫁。
小姐變成了丫鬟,別說一般人都不會同意,何況還是秀才陶澍。但陶秀才偏偏就同意了,反正能娶到老婆就好。這算不算有點飢不擇食?不管了,反正陶秀才一樣和丫鬟辦了婚禮,入了洞房。
陶秀才當時咋想的,沒人知道,可以肯定,漂亮的老婆換成了相貌平平的丫鬟,這刺激很大。要不然陶秀才咋會更加發奮讀書呢?結婚不久,陶秀才就在清朝嘉慶五年(1800年)的鄉試中高中舉人,清仁宗嘉慶七年(1802年)在會試中,又進士及第,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並且從此官運亨通,到清朝嘉慶十八年已經先後任江南、陝西道監察御史等職務。拒《清代名人軼事》記載:後來,隨著陶澍的官職不斷上升,那個丫鬟「即後之膺一品夫人誥命者也。」
丫鬟飛上枝頭變鳳凰是傳奇,但戲劇性的還在後頭呢。
話說陶澍顯赫後,曾攜帶家眷回老家探親,如何風光那是不消說,偏偏鄉里鄉親不知道是幸災樂禍還是討好陶澍,紛紛在他耳邊說他曾經那個悔婚的姑娘的遭遇。
原來,那姑娘因為貪財嫁到吳財主家後,那吳公子仗著錢多,花天酒地敗家不說,還長期惹是生非,又因搶占鄰居田產,引起鬥毆,結果吳公子被打傷斃命,吳大財主也鬱悶而死。富太太沒當多久的那姑娘成了小寡婦,而吳家的宗親又覬覦吳財主的家產,就編造了許多謠言中傷小寡婦用吳家的家產勾引野男人,做出了傷風敗俗的事,最後小寡婦只能含恨眼睜睜看著吳家宗親把吳財主家產瓜分霸占殆盡了,才免受了浸豬籠的悲慘結局。現在,那小寡婦住在一間破屋裡,窮困潦倒,活得像個叫花婆子……鄉人們都說,這就是她不守信用悔婚的報應,活該。
陶澍唏噓感嘆,夫人念著舊情哭得傷心,陶澍便以夫人的名義,給小寡婦送去五十兩銀子。小寡婦得到錢財,想到自己若是不悔婚,哪有自己的丫鬟做一品夫人的份,不由得嚎啕大哭,悔恨不已。
清朝嘉慶年間進士,清朝名臣陶澍像
可能是青年時期在婚姻上受到了羞辱,後來陶澍妻妾成群。不過,除了妻妾成群外,陶澍為官和為人都深受朝野肯定。從清朝嘉慶七年中進士入朝為官,到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去世,陶澍在除惡安民、興修水利、整頓財政、治理漕運,倡辦海運,革新鹽政,興辦教育,培養人才上作出了較大貢獻。他死後,清宣宗道光皇帝贈太子太保銜,諡文毅。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