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不死!愛民、愛國的欽差大臣,真的能挽救越來越腐敗的大清帝國嗎?(一)

彥霖| 2017-04-03| 檢舉

圖:吸食鴉片的年輕人之一

華夏文明傲視全球,可是!你能想像滿清末年積弱的中國,是處於如此的現象,讓人莞爾、讓人唏噓、讓人落寞,更是讓人一絲絲的感到慶幸!生於斯、長於斯。

圖:吸食鴉片的年輕人之二

文明是帶給人類幸福、相信互助、濟弱扶貧,而不是在功利社會中遊走,不然就像圖片中、滿清的一些敗象...慢慢積累成心靈的潰敗。

1839年9月4日(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至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期間,是大清帝國不平凡的4年,因為通商爭議,只為利益!英國人用鴉片荼毒了華夏子民,尤其在福建和廣東,而廣東尤甚,進而產生了第一次中英戰爭,也就是所謂的鴉片戰爭。

這一次的戰爭,日後造就了欽差大臣林則徐的壯烈犧牲;1850年這一年道光皇帝駕崩,而林則徐也走了。這一年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等人在金田村蠢蠢欲動,準備推翻滿清統治。也正是這一年1850年,大清國開始全面潰爛……

現在我們先以150年前的滿清後期照片,了解一二:

這是一個鄉村土富豪坐在獨輪車一邊,由苦力推著人力車,而另一邊綁著一頭豬。

小販叫賣著炒栗子。那時候人們叫賣可是有講究的,不是瞎叫喚。聽聽相聲中的叫賣,大概就是那樣。

雙人合力木匠在鋸大型的木頭。

女人裹腳!誰說這是富有人家的權利?在現今社會來看,真是不可思議!

看那~走街串巷的修腳匠

有聽過修鞋,誰聽過修腳服務耶呢?現今的八大特種行業也許有吧!

這景象!商人是這麼做的,收瓷器古董的小商人。

店鋪一景,看是中藥店又不像?

清朝總理衙門大臣沈桂芬、董恂、毛昶熙。

甚麼叫西洋鏡?

當年的人們看西洋鏡。洋鏡是一種民間的遊戲器具,匣子裡面裝著畫片兒,匣子上放有放大鏡,根據光學原理要暗箱操作可以看放大的畫面。因為最初畫片多是西洋畫,所以叫西洋鏡。

清朝時,木頭製作的「起重機」。

這是在紡線、紡織機嗎?

這是什麼呢?是什麼機器?是有點兒學問!

富有人家坐在獨輪車上,由幫工(人力苦工)推著。

市場街景,清朝街邊有小攤販,有算命的、剃頭的、賣小吃的。

很辛苦的前人苦力!想必、這是將河裡的水抽上來灌溉莊園稼地。

畫中是描述1850~1860年大清朝、清兵射箭的場景。

這畫顯示出清朝熱鬧的市集。

來喫一口茶吧!茶館門口。

鄉間窮苦人家的家庭,婦女們場景之一。

註:以上圖片,僅是讓大家了解150多年前,那時空背景的人們生活時要。

而提綱上說:如果他不死!愛民、愛國的欽差大臣,真的能挽救越來越腐敗的大清帝國嗎?

我們就待下一回進一步分解。

彥霖工作坊祝福您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651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