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有兩個叫「汶」的國家,一個是富得流油的汶萊(也作汶萊),人均GDP居於世界前十;另一個「汶」是窮的叮噹響的東帝汶,他們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同樣都有「汶」,命運卻是天壤之別,汶萊是漂在石油上的國家,就這一個資源就足以使他們只有40多萬的人口富裕。東帝汶就沒有這般好命了,他們沒有石油,也沒有其他豐富的礦產資源,全國以農業為主,更誇張的是他們的農業是刀耕火種,落後世界水平幾年前啊!
汶萊和東帝汶在歷史上都跟中國比較有淵源。早在中國的南北朝時期就有汶萊人到達中國了,隋唐時期汶萊皇帝更是派使節訪問中國。明朝初年,一個福建華人黃森屏更是在汶萊建立了新的汶萊王國,這是個地地道道的華人政權,現在汶萊王室還奉黃森屏為始祖。
東帝汶的歷史沒有汶萊那麼久遠,在16世紀之前這片土地就是一個原始社會,歷史記錄幾乎一片空白,只知道它被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上的王國先後統治著。16世紀初中國沿海福建一帶的商人渡重洋到帝汶島來砍伐檀香木,做木材貿易。不久之後葡萄牙人看到了檀香木商機,並且也想以此地建立亞洲的貿易據點,於是葡萄牙人將這個帝汶島納入自己的殖民統治之下。葡萄牙人不僅給帝汶島土著人帶了殖民統治,還帶來了天主教,所以直到現在天主教仍然是東帝汶的主要宗教之一。
到了十七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占領了帝汶島的西邊,葡萄牙殖民者不得的退縮到島的東邊,一個島上兩個殖民者,從此以後帝汶島的東西兩端也走向了不同的命運。
1859年,荷蘭人將西帝汶併入印尼(當時叫荷屬東印度),為什麼現在西帝汶是印尼的一部分呢,就是由此而來的。而葡萄牙人統治下的東帝汶當地居民擁有較高的自主權,他們受到的壓迫相對西帝汶要少一些,這使得東帝汶居民和西帝汶居民在性格上有很大的不同。由於歷史上西帝汶居民受荷蘭人壓迫較多,養成了他們比較排斥外族的習慣,包括排華。而東帝汶居民自主權比較高,心態也會比較好,他們歡迎不同民族,對華人尤其歡迎,因為華人會做生意有錢,能給他們帶來好處。
二戰中東帝汶曾被日本短暫占領,日本投降後聯合國曾一度讓澳大利亞負責管理東帝汶,不久後葡萄牙又恢復了對東帝汶的殖民統治。1974年,葡萄牙發生了軍事政變,稱為康乃馨革命。新的葡萄牙政府一上台便宣布「去殖民化政策」,也就是說放棄海外殖民地。這件事還直接影響到中國,因為澳門的回歸就是新的葡萄牙政府首先提出歸還的。此外葡萄牙在非洲的殖民地如安哥拉、莫三比克等地也相繼獨立了。當然,這其中也包括東帝汶。
可能是幸福來的太突然,東帝汶根本就沒有做好獨立的準備。葡萄牙殖民政府以撤走,使東帝汶進入了權力真空的狀態,並迅速爆發內戰。
1975年年底,較為左傾的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控制首都帝力,宣布成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然而就在東帝汶獨立8天後,印尼就以「防堵共產黨」為接口,出兵將這個新生國家吞併了。雖然聯合國安理會已經通過決議,要求印尼撤兵,但印尼得到了超級大國美國的支持,跟東帝汶隔海相望的澳大利亞處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也同意印尼對東帝汶的吞併。
印尼統治東帝汶後禁止東帝汶說葡語和當地的德頓語(德頓語是東帝汶的官方語言,由葡萄牙語演化而來),並且強行推行「印尼化」,這當然會引起東帝汶人民的反抗。加上東帝汶人主要信奉的是天主教,而印尼人大多數是信奉伊斯蘭教,宗教信仰的不同註定了不會和睦相處。終於,東帝汶人民的反抗越來越多,而印尼對待這種反抗甚至多次採用屠殺的手段,你知道,用這種方式鎮壓反抗會導致更大的仇恨和反抗的。
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澳兩國對於東帝汶問題的態度開始轉變,他們也不想印尼和東帝汶人民的衝突越來越大而釀成更大的屠殺。印尼這邊大概也覺得東帝汶是個燙手山芋,既然蘇聯都解體了,似乎也不需要「防堵共產黨」了,所以印尼也開始態度有所轉變。
1999年東帝汶進行了獨立公投,有78%的東帝汶人選擇脫離印尼獨立。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正式獨立,中國政府還專門發去賀電。至東帝汶獨立以來(嚴格說是第二次獨立)就跟中國保持著良好的關係,特別是澳門跟東帝汶有很多交流,畢竟他們都曾經長時間被葡萄牙殖民,在文化信仰上有很多相似之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5347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