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農民挖出我漢朝金印,日本學者卻說是假的,還給出合理解釋

核心提示:

1784年,在日本北九州地區的志賀島,一位農夫在自己農田耕地時,一鋤頭下去發現一枚用刻有「漢倭奴國王」五個字的金印。金印為純金鑄成,印體為方形,長寬各2.3厘米,高2厘米,蛇紐,陰刻篆體字。後來被農民捐獻給了日本福岡市博物館。然而,自出土起,這枚金印在中日的考古界和歷史界激起了不小的爭論。

從字面意思來看,這枚金印與中國有關,而且可以追溯倒千年前的漢朝時期,是漢朝皇帝賞賜給倭國國王的金印。而日本學者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覺得這枚金印是假的,是偽造的!不可能是中國賞賜給日本的,只有日本賞賜給中 國的。而且18世紀的日本就已經有了偽造金印的技術,他們還認為「漢倭奴國王」中的「倭」是「委」。所以,他們一致認為這是假的。

儘管日本人認為是假的,卻有不少證據證明這有可能是真的。例如我國史料《後漢書·東夷傳》中記載了公元57年,日本(倭國)派遣使者前往洛陽進貢,向漢光武帝進貢了10個奴隸和一些土特產。漢光武帝劉秀盡大國之禮儀,特賜倭奴國王印緩。《三國志·魏志·倭人傳》中也有同樣的記載:「舊百餘國,漢朝有朝見者,今使譯所通三十國。『』

還有更為直接的證據。在1956年,雲南省在一西漢古墓中出土了一枚「滇王之印」的金印,證實是漢武帝劉徹於公元前109年賜給滇王嘗羌的。奇怪的是,這枚金印的規格竟與日本出土的幾乎一模一樣。長寬各2.3厘米,高2.2厘米,陰刻篆體字,只那幾個字不一樣。

還有,在1981年揚州刊江縣一漢代古墓中出土一枚漢代諸侯印——「廣陵玉璽」。這枚印章長寬各2.3厘米,高為2.1厘米,龜紐,陰刻篆體字。經過考古學家的分析比對,這枚金印的字體和文字的雕法與日本出土的那枚漢光武帝賜予的金印很可能出自一人之手。

儘管已經有不少證據表明這確實是漢朝皇帝賜予給日本的,但日本卻至今不承認。這枚金印發現之初被列為日本國寶,直到後來因為爭議才把它列為三級文物。好好的一件國寶,可惜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5323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