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顧茅廬,得到諸葛亮。諸葛亮也沒有辜負劉備的期望。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這給當時本就是非常絕望的劉備帶來了希望。隆中對提出:不與曹操、劉備爭鋒,避其鋒芒。而取得當時的荊、益二州,然後與曹孫一起,三分天下,然後再聯吳抗魏,適時而發,匡扶漢室。
這本是高明之策略。試想想,諸葛亮牛啊!未出茅廬就已經知道,天下三分。可以說,「隆中對」是諸葛亮大智大慧的結晶。
然而毛主席卻指出,這一策略最大的失誤:
「蜀亡始誤於隆中對」。
一語點出:
「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其實蜀漢本就比較弱小,但還要分兵出擊,無法集中蜀漢的優勢兵力各個地方去擊破敵人。反之還會被敵人各個擊破,自取滅亡。天下十三州,劉備只占了其中兩個,而曹操就有九個,這本就是比較現實的,差距大很明顯。
占據荊益,三分天下,隨後聯吳抗魏,本是高明之計,然而兵分兩地,導致:
「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如果將優勢兵力集中於一處,荊州首選,襄陽乃大臣,防守進攻均可。
各位方家怎麼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4502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