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條約,是清朝與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日本帝國、俄羅斯帝國(沙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比利時王國、西班牙王國和尼德蘭王國(荷蘭)在義和團運動失敗,八國聯軍入侵中國以後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這個條約中中國要賠償各國4億5000萬兩白銀,分39年付清,本息共計約9.8億兩。這些錢由中國的關稅和鹽稅來償付。這些錢,中國究竟給各國賠付完了沒有?
這筆錢,對於當時的清政府來說,簡直天文數字,清朝當時的國家預算還不到1億兩白銀。也就是說,在那個時候,一個中國人要賠償一兩白銀。整個條約雖然以白銀為償付單位,但是各國貨幣不同,就出現了用白銀對付金幣的事情,這樣清政府又吃了一次虧,導致額外支付更多地錢,讓中國老百姓的負擔越重。
辛丑條約的賠款在清滅亡民國建立之前,所以這筆賠款一直延續到了中華民國還在賠償。之後,因為這筆賠款數額巨大,中華民國政府的賠付能力有限,美國率先主動放棄了這筆賠款。美國將當時尚未付足的1078萬從1909年1月起退還幫助中國建立海外留學教育系統,成為「清華堂」,這就是清華大學的基礎,為中國高等教育打下了基礎。後來,各國效仿美國,紛紛退還這比賠款,投入到了中國的教育事業,這些國家包括英、法、意、比、荷。
美國:1908年免除了摺合11961121.76美元的賠款,用以建設清華大學。
英國:1925年決定將剩餘的賠款用於中國鐵路建設。
法國:1925年法國將剩餘賠款用於中法銀行的建設
義大利:1925年,義大利決定用於修築鐵橋
荷蘭:用於建設港口和開發土地
比利時:用於購買比利時的鐵路材料
蘇聯:1918年已經決定廢除這一條約的賠款,但是在1923年又希望維持對這筆資金的使用權,蘇聯政府希望像美國一樣用於教育事業,但是到了1924年的中蘇條約中,蘇聯政府同意廢除辛丑條約中的賠款,要求中國政府各地宣傳,並呼籲各國像他們學習。剛過了一個月,蘇聯就反悔了,然後又要求向美國一樣投入教育事業,但是對資金又支配權力。
日本:賠款一直沒有免除。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但中國並未停止支付對日賠款,甚至是在淞滬抗戰爆發之後,民國政府仍指示相關部門向日本及時足額支付賠款,到1938年底才停止支付,中國對日庚款的實際支付總數計為5736萬兩。隨著日本侵略的加劇,中國停止了對日的賠款。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4250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