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一小國,百姓都想借中國種,與中國人生的孩子回國後地位很高

很多人都知道,中日自隋唐時期便開始相互往來,那時日本非常崇拜中國,在文化、政治、經濟、制度等都模仿我們中國。從隋朝到唐朝,日本使者先後來我華夏十幾次,前後共264多年。

前五六次次遣唐使隊伍人數大多維持在一百多人左右,後七次,遣唐使的隊伍規模擴充到五六百人。日本發現中國的知識簡直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唐朝時期,中日往來最為頻繁,不過在那個時候,海上航行的技術還是很落後,遣唐使在臨行前都會備好遺言,在海上遇到個暴風雨什麼的,船毀人亡也是常見之事。

這些遣唐使值得讓人尊敬,他們為了國家將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他們一生都在為國家效力。今天說的便是唐日之間交流產物---唐日混血兒。

這些使者來到唐朝後,很多人都會與唐朝女子結婚孕育後代。在遣唐使中有兩個學問僧(秦朝慶、秦朝元兄弟),他們與唐朝女子結為夫妻,生下了兩個混血兒。當時的唐日混血兒在日本是非常受人尊敬的,在他們的心裡,唐朝是人上人,能與唐朝人生下後代是一件非常光榮的時期。後來唐玄宗李隆基還親自接見了秦朝元,並賞賜了很多名貴禮物,秦朝元回到日本後,非常受日本看中,被授予了很高的官職。朝慶父子就在唐朝落地生根,再也沒有回去過。

第十次遣唐使藤原清河,正準備回國,在途中遭遇了風暴,便留在了大唐。隨後日本希望唐朝將停留的遣唐使送回日本,但那時唐朝正處於暴亂時期(安史之亂),唐肅宗為了他們的安全,制止了他們回國的計劃。藤原清河與唐朝女子孕育了一個女兒"喜娘",喜娘長大後,便隨第十五次遣唐使去了日本,船隊在海上遭遇了罕見的風暴,喜娘掉進海中後被救了上來,喜娘的消息傳回日本後,日本政府非常重視,且藤原家族在本土也是一個非常有聲望的家族,組建了一支八百人的儀仗隊,迎接喜娘。

上述所表只是一部分,在兩國兩百六十多年交往中,生下的混血兒還是是很多的,也有很多混血兒子承父業,繼續為國家奔赴兩地。在遣唐使隊伍中,有很多人終身定局在唐朝,唐朝也有人終生定居在日本,如:唐代著名的音樂家袁晉卿,他們的後代一生都在日本傳播華夏文化。

遣唐使給日本帶去了中國文化、制度、禮儀、文字、音樂、畫畫、書籍、圍棋、相撲、馬球、節令、曆法等等太多太多了。由於經費太過高昂,日本財政已經難以支撐,於公元894年終止了遣唐使的派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4179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