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空軍向廣島和長崎投放兩顆原子彈,這種殺傷力極大的現代化武器以巨大的摧毀力,擊潰了日本政府與軍隊準備將侵略戰爭持續下去的意志,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從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日本遭受原子彈攻擊,本來就應該痛定思痛,深刻反省歷史,然而,人們看到的不是知錯就改的日本,她們一直根據自己的邏輯,來評判原子彈轟炸問題。
原子彈問題竟然成為了日本塑造自身「戰爭受害者」的素材,而且日本還反覆利用這。日本政客以島國慣有的狹隘心理耍小聰明,他們實施偷梁換柱的手法,厚顏無恥、不擇手段的搶占道德制高點,來淡化和掩蓋其罪惡卑鄙的侵略形象,以模糊對亞洲人民的滔天罪行。
日本人以可笑的邏輯說自己是「戰爭受害者」,這真是胡說八道。日本在投降前,還有大量軍隊在亞洲各國燒殺搶掠,僅在中國戰場上的鬼子就有一百多萬。
這些經過多年廝殺的鬼子,已經成為了殘忍的魔鬼。除了在中國製造無數針對無辜百姓的屠城、屠村事件外,二戰中死於日本屠刀的印度尼西亞人400萬、越南人200萬、菲律賓人111萬、緬甸人30多萬、新加坡人15萬。
除了亞洲主戰場外,在太平洋戰場上,美軍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塞班島戰役、硫磺島戰役、沖繩戰役,造成的平民和士兵傷亡多達數十萬。
美軍把兩顆原子彈投向日本後,日本的軍政要人不知道反省過錯,反而在皇宮裡召開最高戰爭領導會議,主張什麼「一億玉碎」、「本土決戰」。
日本現在說什麼自己是「戰爭受害者」,其實,這就是為了掩蓋對外侵略的事實。況且美國在投彈之前,就對日本民眾投下過六千多萬張傳單,告知日本民眾早日離開。
然而,日本民眾和政府都不以為然,認為美國是誇大其辭,日本政府還組織民眾堅守陣地,做好本土作戰準備。
日本人不聽,結果導致廣島、長崎20多萬民眾傷亡。其實,但從人性角度而言,任何生命都值得尊重,對遭受原子彈攻擊的日本貧民也應該持有這種態度。
然而,我們必須知道,日本對外發動的戰爭是傾全國之力的,在二戰期間,日本的母親會將她們的孩子送上前線,去殘殺那些無辜的生命,日本的婦女在街頭積極收集縫製的「千人針」,贈送給士兵,鼓舞鬥志,有的婦女甚至在鐵礦和煤礦上班,製造軍工用品。
如果說日本人反思原子彈事件,是出於對生命的尊重,那日本人為何對死於日軍屠刀下的生命無動於衷,為何對其令人髮指的暴行百般抵賴,很顯然日本人所說的「戰爭受害者」,就是一種遭人痛恨和咒罵的邏輯。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