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午戰爭爆發的前九年,中國國內外形勢還是一片大好的,國內無重大戰亂紛爭,國際無戰事。開展了三十年的洋務運動,富國強兵的效果收效甚大,還建成了一支亞洲最強大的海軍艦隊——北洋水師。彼時的日本,即使有侵略中國之野心,也由於忌憚中國強大的海軍而望而卻步。
那時真有這麼一個機會,中國本可以一舉消滅日本,只可惜錯失了良機,這就是1886年震驚中日的「長崎事件」。

長崎事件起因於一起北洋水師在日本嫖娼案,中國水兵在妓院與警察起了衝突,導致一名日本警察重傷,一名中國水兵輕傷。原本不算什麼大事,但很快事態發生了演變,15日艦隊放假,中國水兵出去逛街,為了避免水兵尋釁滋事,丁汝昌下令所有水兵出行不得攜帶武器。不料日本警察早有預謀,將諸多水兵堵住,對手無寸鐵的水兵大肆砍殺。導致中國5人死亡、44人受傷、5人失蹤。

很快這此事件震驚中日,北洋水師的將士們更是義憤填膺,一致要求與日開戰。「定遠」「鎮遠」「濟元」「威遠」四艦早已進入臨戰狀態,炮口直指長崎市。
總教習琅威理主張對日全面開戰。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表示,只要李鴻章點頭,四艦齊開,不信不把日本炸成一片焦土。

在這重要的歷史時刻,李鴻章竟然忍住了雷霆之怒,硬是將這口惡氣咽了下去。深入骨子的儒家「寬容」「仁讓」思想使得李鴻章採取了和平的外交手段來處理。
最終通過繁瑣的談判,1887年達成協議,各給死傷者撫恤,不予追究責任是非了事。就這樣一念之差,失去了全殲日本艦隊的機會,憑藉「亞洲第一」的強大海軍實力,以壓倒性優勢滅掉日本並非不可能。

長崎事件深深地刺激了日本,從此他們的海軍立下一個目標:一定要打勝『定遠』『鎮遠』。就連孩童的遊戲也是攻打中國的「定遠」「鎮遠」軍艦,這種軍國主義思想的滲透令人髮指。
自此,日本不斷加大對海軍的投入,全國上下紛紛捐款補助海防,1887年9月底捐款數額達103.8萬元,全部用于海軍的建設方面。1893年日本甚至決定從所有官員的薪資中拿出十分之一作為造艦費。而北洋水師卻一直墨守成規、故步自封,加之清政府以經費短缺為由壓縮軍費,導致北洋水師發展一直停滯不前。

直到1894年,北洋水師與日本海軍正面交鋒,一而再,再而三敗於日軍,最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屈辱至極。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