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千年的無私「扶貧」,因四場戰爭,讓此國侵略本性暴露無遺

前言:日本,一個與中國隔海相望的島國。如果用人來形容在古代這兩個國家的基本面貌的話,可以說一個是財大氣粗的地主,長期掌握著東亞最富裕的土地和最多的子民。一個是一窮二白的武士,一直住在破島上瞎折騰。

島上除了產點硫磺,其餘的啥都缺;天天住在火山下,地震海嘯經常光顧,睡也睡不踏實,雖有落英繽紛的櫻花,但也不能當飯吃啊。

在日本的大河劇里,一位家臣浴血奮戰回到營帳,主公為了犒勞這位家臣吩咐侍從:快,賞碗泡飯給他。如果日本將領都只有碗泡飯吃的話,恐怕平頭百姓估計只能吃草根了。換做中國將軍打仗歸來,那還不得大魚大肉的伺候著。

戰國大名

一言以蔽之,古代日本是個不太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

熟話說,眼不見心不煩,但偏偏這兩個國家還得做鄰居,而且一做就是幾百上千年。當中國有錢拳頭又硬的時候,日本就乘著小破船,冒著掉進海里喂鯊魚的危險來中國拜碼頭求賞賜,表示您是老大,是天下共主。

一來二去就造成日本人極度自卑和缺乏安全感,一直都在琢磨一個問題:為啥我們國家這麼寒磣,要啥啥沒有,再看看人家中國,啥時候才能像中國如此這般?

古代日本

幅員萬里的國土,數以萬計的子民,取之不盡的財富,用之不竭的資源和萬國來朝的威嚴。

所以當島內一旦安定團結,向心力就往外沖,衝擊著毗鄰的國家。當然這也不能全怪日本人,換做任何民族往日本地界一擱,都會萌生同一個想法:殺出去,獲得一個更大更好的生存空間。首當其衝的就是朝鮮半島,然後就是中國。

總而言之,獨特地理環境加上一根筋的思維決定了日本人與生俱來的使命:為更好的生存而擴張!

古代日本軍隊

擴張的慾望從此在心中埋下種子,逐漸生根發芽,最後長成參天大樹;它如同一個詛咒深深的烙在每個日本人心中,久久揮不去,忘不了。

早在唐朝時期,趁著朝鮮半島三國分立政權動盪,天智女皇就派遣數萬將士渡海穿過對馬海峽趁機將手伸到了大陸,還與百濟聯手對戰唐朝與新羅聯軍,可惜這些身高不到一米五的倭人,並不是唐羅聯軍的對手,慘敗於白江口。

雖然日本第一次擴張勢力就這麼撲街了,但從那時起,日本狼子野心就初現端倪,開始鍥而不捨的向大陸進軍。

中國艨艟對戰日本小舟

到了明朝萬曆年間,日本剛剛結束戰國時代。所謂戰國時代就是彈丸小國的日本又分成六十六顆小彈丸相互廝殺的歷史。最後由佃農出身的豐臣秀吉用邊打邊拉的方法搞掂了各個諸侯(縣長鄉長村長)們,基本上統一了日本,自己也做上了關白(相當於丞相)。

自從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時常感覺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解決個縣長,攻打個縣城,怎麼能顯示出我的雄才偉略?小打小鬧已經不是我的風格,要玩就玩大的!

日本戰國時代

於是放出狂言:「在我生存之年,誓將唐之國土納入日本版圖!」唐國即是當時的明朝。還寫了一封信給養子秀賴,這封信證明「猴子」已經徹底瘋狂了:「等攻下明國,你做明國的關白,我就在寧波安享晚年。」

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乾的。

從公元一五九二和一五九八年,豐臣秀吉傾全國之力,先後派遣了十五萬精銳,兩次入侵朝鮮。朝鮮官軍每次面對海上來的倭寇基本上一邊倒。最後明朝萬曆皇帝迫於無奈,以保護大番薯為由,出兵援朝抗倭。

抗倭援朝中的日軍

經過七年抗戰,終於把倭寇趕下海,豐臣秀吉也在戰爭中憂憤至死。

這一次征服大陸,對於日本來說就像一首歌唱得那樣:曾經握在手中(朝鮮)卻還是最終流失於指縫,又落空。

轉眼到了清末中日甲午戰爭,結果大家都耳熟能詳;這一次日本人終於把亞洲傳統老霸主中國從寶座上給硬踹下來,趾高氣揚的做上了老大,一直坐到今天。可能是由於窮了上千年,被中國蔑視了上千年,在《馬關條約》中,日本獅子大開口,向清政府索取了兩萬萬兩白銀以及遼東台灣澎湖列島領土等等。

馬關條約簽訂現場

窮瘋了,真的是窮瘋了。

最後一次則是九一八事變的局部抗戰到盧溝橋事變的全面抗戰,這場戰爭日本先占領了東北,華北,華中,華南以及沿海等地區。

幾千年來的迷夢似乎終於實現了:亞洲已經臣服於大日本帝國!很快世界也將臣服於大和民族的腳下!皇國真是武運長久無敵天下呀。

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二戰日本陸軍省徵兵海報

從占領東四省開始算的話,日本的黃粱美夢只維持了十四年。十四年後,隨著廣島長崎的轟天巨響,終於自食惡果;日本徵服亞洲,征服世界的野心也畫上了休止符。

縱觀這場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戰爭,最有趣的是,日本人從始至終都在保持著一個驚人的世界觀並堅決貫徹之: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亞洲,欲征服亞洲,必先征服中國,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滿蒙,必先征服朝鮮。

二戰日本陸軍

也就是說,從爺爺開始,再到孫子,再到孫子的孫子,這幫孫子成百上千年來都窩在島上,祖祖輩輩都做著同一個夢,並且始終不醒,實在難能可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2814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