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李繼遷、李世民,三位李姓帝王身上藏著一個神秘的預言?

提示: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在李自成、李繼遷、李世民這三位相差500年多一點人李姓人物身上,我們看到的不應該是「十八子,主神器」的迷信,而應該是自身的修養與素質。與李繼遷有著500血緣關係的李自成,所做的兩件事註定了他成不了李繼遷,也註定了他更成不了與他有著1000年「血緣關係」的李世民。真可謂成也自成,敗亦自成。

孟子

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興。」這個思想流傳到後世,有很深的影響,對李自成來說也一樣。

李自成,米脂人,世居懷遠堡李繼遷寨。《明史·李自成傳》一開始就將李自成與李繼遷這個人聯繫在了一起。李繼遷(963年-1004年1月26日),銀州(今陝西榆林米脂縣)人,党項族平夏部人,西夏王朝奠基人。其孫李元昊稱帝後,被追尊為太祖。

《明史》:「十七年(1644)正月庚寅朔,自成稱王於西安,僭國號曰大順,改元永昌,改名自晟。追尊其曾祖以下,加諡號,以李繼遷為太祖。」這就是說李自成不但出生在以李繼遷命名的村子裡,而且還把李繼遷當成了祖宗。有意思的是從西夏建國至李自成的那個時代,也就500年多一點,而若再向上追溯500年多一點,李自成便能和另一個李姓人拉上關係,這個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代貞觀初年,李繼遷的祖先拓跋赤辭歸唐,被唐太宗賜姓為李氏。《宋史》記載,李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說:「臣的先祖本是帝胄之後,在東晉衰亡之時,創立北魏基業。」《遼史》:「西夏,本是北魏皇族拓跋氏的後裔。」《金史》:「西夏之立國舊矣,其臣羅世昌譜敘世次,稱元魏衰微,居住松州因以舊姓為拓跋氏。」這些都說明李繼遷是鮮卑族拓跋氏的後裔。

唐太宗李世民

《明史》中說李自成顴骨突出,眼窩深凹,眼睛像鷹,鼻子如蠍,聲音如豺(高顴深頔,鴟目曷鼻,聲如豺)。這就是說李自成長得不像漢族人,而他出生的「李繼遷寨」和他「以李繼遷為太祖」的做法,大約也可以證明他和李繼遷是有關係的。那麼,唐太宗李世民呢?

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曾經考察過,他在描寫李自成進京時曾這樣寫道:「他(李自成)甚至想到他日後的勳業應該同唐太宗媲美。相隔七百年,他又建立了四海統一的李氏皇朝,比他祖先所建的西夏國要強大得多,簡直不可同日而語……」這雖然是小說,但在這裡、在李自成、李繼遷、李世民的身上,孟子說的那個「五百年必有王者興」的神話或者預言,便一目了然了。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649年),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依二十四史中記載,李世民的父系是漢族,但他的母親是竇氏鮮卑貴族,李世民他還娶了鮮卑族的長孫皇后,生下了唐高宗。 這就是說唐太宗李世民是個「混血兒」,這也讓他與被他賜姓的李繼遷的祖先有了那麼一丁點兒「血緣關係」。但李自成為什麼不追李世民為祖呢?一是可能是時間久遠沒什麼影響力;二是李自成壓根兒就想到這個問題。

通過史書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到,李自成雖然生長在一個「神話」里,但他的身上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即是沒文化。他不可能將事情想得那麼久遠,更不可能成就「五百年必有王者興」預言。這不是說李自成追認李世民為祖宗就能成功,而是說在歷史的「巧合」中不是任何人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成就一番事業。

《明史·李自成傳》一開始便將李自成「打造」成了一個神話:父守忠,無子,禱於華山,夢神告曰:「以破軍星為若子。」意思是說李自成的父親李守忠婚後多年無子,便到華山祈禱,夢見神告訴他說:「我把破軍星給你做兒子。」破軍是北斗七星中的第一星(也有人說是最後一顆),也指軍隊中的敢死隊、先鋒隊,在占卜學中有「先破後立」的意思。

道教稱北斗七星為: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

成長在這個「神話」中的李自成總是很「迷信」。1639年夏,他依附張獻忠,發現張獻忠想吞併他後逃走。接著,很是窘迫的他被官軍包圍在山中,甚至想到了自盡。隨後,他與劉宗敏一起來到荒野中的一座神祠「算命」,並對劉宗敏說:「人們都說我當做天子,現在何不去問一卜,如果不吉利,你就將我的頭砍去投降。」在這裡,我們能清清楚楚地看到他心中的那個「帝王夢」是由「神」主宰的,而這對他來說分明是一把雙忍劍。

因此,李自成的身邊總聚著一些「迷信」之人,一些素質都不是非常高的下層知識分子,他的主謀李岩勸他「以人心奪取天下,不能亂殺人」,並編造出了「迎闖王,不納糧」的民謠,讓他多人前來投靠他,但他重用的另一位失意文人牛金星卻為他推薦了推薦善占卜的宋獻策。這位身高只有一米多點的「占卜師」,為他獻上了一句讖語「十八子,主神器」。什麼意思的呢?「十八子」即是「李」,「神器」在中國的古代指的就是帝王的位子。意思是說,李姓人將來會奪得天下,李自成可以成為君臨天下的帝王。

這些,我們今天都可以將它視為一種「精神意象」或者「政治宣傳」,而李自成所做的兩件事註定了他會成為一個失敗者。

《明史》中雖說他不好酒色,吃的是粗米,與部下同甘共苦。羅汝才妻妾數十,被服紈綺,帳下還有幾部女樂,對她們厚加供養,他常恥笑他。但《明史》也說他性猜疑殘忍,每天以殺人斷足剖心為戲。

李自成

《明史》:「十四年(1641)正月攻河南,有營卒勾賊,城遂陷,福王常洵遇害。自成兵汋王血,雜鹿醢嘗之,名『福祿酒。』」。福王朱常洵明崇禎皇帝的親叔父、明神宗最寵愛的兒子,巨胖,有三百斤重。李自成宰了幾頭鹿,把它們和活著的福王扔在同一口巨鍋里共煮,還美名為「福祿宴」。在烹飪的烈焰中、在農民軍張狂的笑聲里,李自成雖說從福王府中搬運出的金銀財寶以及糧食,數千人人拉車載,數日不絕,但他的氣數已經快完了。

1644年,李自成頭戴氈帽,身穿淡青色衣服,騎著烏駁馬,進入承天門,登上皇極殿,占據御座。崇禎皇帝的皇后去世後,他便命人用宮中門板運出,裝入柳棺,放置在東華門外,路過的百姓都掩面而泣。而他的部隊卻忙著戲耍侮辱前朝百官,或槌打他們的背部,脫下他們的帽子,或將他們的腳彎起來勾在脖子上,以此相笑鬧(群賊爭戲侮,為椎背、脫帽,或舉足加頸,相笑樂)。在這戲耍侮辱里,李自成雖然將索得的黃金以及宮中庫藏、器皿全都熔化鑄為金餅(每餅千金,約有數萬餅),用騾車運回西安,但他的氣數已經盡了。

李繼遷

歷史給了李自成和李繼遷的驚人「巧合」,也給了他們完全不同的結局:1003年,李繼遷在向吐蕃發起戰爭中眼睛被射傷,於1004年正月二日去世,享年四十二歲。根據《明史》記載,李自成也在一次戰鬥中被射瞎了一隻眼。不同的是,李繼遷的孫子李元昊與北宋撕破臉,直接做了西夏的開國皇帝,而李自成卻不知所終。

所有的歷史都是故事,但不一定是所有的故事都是歷史。上面說的那兩件事情一般人干不出來,但李自成乾了,他「帝王夢」夢因此而破。當神話破滅的時候,他浪費掉的是一個「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偉大預言。「十八子,主神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都講「迷信」,但不是人人都能成李世民。(文/路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2802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