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英國人竊取了中國一項古老技術,改變了鴉片戰爭後的世界格局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金鍚

形成康乾盛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中國在對外貿易中處於順差優勢,每年有大量的白銀流入國內。其中茶葉、瓷器成為外匯創收的拳頭產品。

可惜到後來,中國每年白銀大量外流,英國的鴉片輸入是原因之一,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英國擺脫了中國的茶葉依賴。

1、兩大種花帝國

在當時的世界上,存在東西兩大帝國,一是東方的大清,一是西方的大不列顛(即英國)。碰巧的是,兩大國家都喜歡種花。不同的是,一個種茶花,一個種罌粟花。

茶花的衍生品是茶葉,罌粟花的衍生品是鴉片。

1661年,一位葡萄牙公主遠嫁英國,飲茶習慣才隨之渡海傳到英國。

很快,茶水精妙的口感在英國上流社會流傳開來,繼而遍及英國全社會。隨著英國在海外的殖民擴張,飲茶習慣被帶到了全世界。

可惜,茶葉一直屬於古老的東方帝國,英國的擴張間接幫助中國打開了銷路。

對此頗為不平的英國試著種植茶葉,只是質量太差沒人願喝。

更糟糕的是,東印度公司失去了壟斷茶葉貿易的特權。這樣,自己掌握生產茶葉的技術就成為主要目標。

2、茶葉大盜

鴉片戰爭之後,英國園藝界代表人物羅伯特·福鈞在中國逗留了幾年。這段時間,他充分研究中國特有的植物,據說至少有100多種中國本土的植物經過他介紹到西方。

這樣的人物,自然進入東印度公司的視線。1848年,福鈞受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派遣,來到中國負責挑選茶樹和種子並且偷出中國。

先前曾有葡萄牙人妄圖進入中國茶區竊取信息,可惜失敗了。

這次,福鈞登陸上海以後就混入人群中,按照中國人的外貌習慣加以偽裝,不僅剃掉了鬍鬚,還弄了條辮子垂到腦後。同時他僱傭了兩個中國人同行,進一步隱藏了自己的身份。

進入茶區,他仔細研究氣候、土壤,同時在寧波地區採集了很多茶種。又一路走到武夷山區,借宿寺廟,從和尚嘴裡打聽茶道,尤其是喝茶對水質的要求。

那個和尚幫福鈞破解了困擾西方好幾百年的難題——綠茶和紅茶有什麼關係!

其實福鈞第一次從中國回國之後,就大膽預言綠茶和紅茶是一碼事。當時在英國植物學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大家一致認為這個搞園藝的瘋了。

直到武夷山區的這個和尚告訴福鈞,綠茶之所以變成紅茶,是經過了發酵。

3、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3年之後,學成的福鈞帶著8個中國人來到了印度。印度有個叫阿薩姆的地方,非常適合茶葉種植。很快,從中國偷來的茶種在這裡繁衍出上萬的茶樹。

喪失了茶葉貿易壟斷權的東印度公司,卻讓中國喪失了茶葉生產壟斷權。當時中國茶葉價格之所以高昂,是因為處處環節都經由人工操作。

可是掌握核心科技的英國很快把一部分人工環節變為機器操作,這樣一下子具備了價格優勢。同時,因為英國擺脫了茶葉的純買方市場,開始組團壓低中國供貨商的價格。

每當到了茶葉貿易時節,西方人齊聚漢口,聯結成一體,共同壓制中國商人。他們以茶葉不好為理由,要低價購買上等茶葉;在過秤的時候缺斤少兩;在付錢的時候也是一拖再拖。中國茶商一旦有異議,有底氣的西方人就聯合起來不再收購。

這樣斷了茶葉出口銷路,讓中國商人的日子非常不好過,以前的價格基本被砍掉了一半。

在這樣的狀況下,福鈞又來了中國一趟,進一步了解到了中國的制茶技術,還招聘了更多的人去印度擴大茶葉種植規模。

開始英國人喝印度茶的比例不到4%,過了幾十年占到了一半多。中國的茶葉對外出口從100%下降到了10%。

「功成名就」的福鈞回國撰寫了自己的旅行筆記並出書發表,只不過刪掉了自己在中國當商業間諜的相關細節。

可惜,如此攪動世界格局的事情,怎麼可能瞞得住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2761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