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難的城市—南京,歷史上發生過多次的屠殺,不僅僅是日軍

1. 金軍大屠建康

死亡人數:約170000人

時間:1130年

地點:中國南京

其實建康也就是南京。1130年,北宋滅亡後第四年、南宋建炎四年,金軍掠奪宮廷上萬宮女妃子之後,火燒建康, 3日屠殺17萬居民,僅剩十分之一。

2.明初四大案

死亡人數:約七萬至八萬人

時間:1380年至1393年

地點:中國南京

明初四大案,亦稱洪武四大案,是指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為整頓吏治、懲治貪污而策劃的著名四大案件;分別為: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十五年(1382年)的「空印案」,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二十六年(1393年)的藍玉案。胡惟庸與藍玉案件習稱「胡藍之獄」,是朱元璋誅殺開國功臣的政治案件,而「空印案」與「郭桓案」則是對涉嫌貪墨的官吏進行大規模的鎮壓。

《刑法志》中提到郭桓案「系死者數萬人」,又提到「二獄(空印案與郭桓案)所誅殺已過當。而胡惟庸、藍玉兩獄,株連死者且四萬」。空印案跟郭桓案等三案所誅殺也在四萬,所以一般皆認為應有七至八萬人被殺。

胡惟庸案(1380年至1390年,約兩萬人)

胡惟庸案發生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指洪武帝誅殺宰相胡惟庸事件,隨後大肆株連殺戮功臣宿將,此案牽連甚廣。胡惟庸被殺,朱元璋罷左右丞相,廢除中書省,其事由六部分理,另設內閣供皇帝做為顧問。內閣大學士絲毫不如宰相,只有「票擬」權力,先送宦官,再由其上呈與皇帝。從此中國再無宰相一職。

空印案(1382年,近千人)

空印案是發生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因空白蓋印公務文書而引發的案件。此案在當時受到朱元璋相當程度的重視,並因此誅殺數百名相關官員。本案實為一個冤案,然而其影響之廣,範圍之大,實屬罕見。

郭桓案(1385年,數萬人)

郭桓案發生在洪武十八年(1385年),以其涉案金額巨大,對經濟領域影響深遠而為世人矚目。

藍玉案(1393年,約一萬五千人)

藍玉案發生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是明太祖朱元璋藉口涼國公藍玉謀反,株連殺戮功臣宿將的重大政治案件。

朱元璋借藍玉案徹底剷除了將權對皇權的潛在威脅,將軍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隨後,他分大都督為左、右、前、後、中五軍都督府,與兵部相互制約,以分其權。五軍都督府只管軍籍和軍政,不能直接指揮軍隊。只有到戰時才有皇帝臨時任命總兵官,戰後總兵官須立即歸還將印,所統軍隊則歸駐其原來衛所。從此,諸將奉命惟謹,軍權皆出於朝廷,不敢有所專擅。

此四大案是我國古代誅九族的典型,並且影響深遠,是為數不多的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大屠殺

3.壬午之難

死亡人數:不詳,超過1000人

時間:1402年

地點:中國南京

也稱金川門之變,是靖難之役的最後一幕,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自瓜洲渡江,十三日,直逼南京,「一夕朝臣縋城去者四十餘人」,曹國公李景隆和谷王朱橞開金川門降燕軍,兵部尚書茹瑺等數十人亦降。。燕軍進南京,朱允炆見事不可為,遂在皇宮放火。馬皇后死於大火,朱允炆本人不知所終;此後其下落成為謎團。明太宗在靖難之役成功篡位後,屠殺忠於建文帝的官員及其親屬。

4.太平天國屠殺

死亡人數:1000-1500萬人

時間:1853-1864年

地點:太平天國 天京

估計直接死於屠殺的平民有1000-1500萬。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起義,義軍在起義後的六年中,不過犧牲4千餘人;然而內訌中的1856年,洪秀全利用韋昌輝殺害楊秀清及親信6千餘人,兩個月總共殺了文武官員2萬人。後來又利用石達開來天京靖難,凌遲處死韋昌輝,將其屍體寸磔,割成許多塊,每塊皆二寸,掛在各處醒目的柵欄處,標上「北奸肉,只准看不准取」的字樣,真是厲害之至。「洪楊之變」導致了十幾萬人被殺。1864年曾國藩率湘軍攻入「天京」後,殺害數十萬人的生命(前面提到)。太平天國強盛時,南京最多有100萬人,可曾國藩殺過10多年後,到光緒登基時,南京也還不到50萬。

5.湘軍攻破南京後之屠殺

死亡人數:約10萬人

時間:1864年

地點:中國南京

6月1日,洪秀全,太平天國天王,去世。

8月7日,李秀成,太平天國忠王,去世。

7月19日,太平天國天京失陷。

11月18日,洪天貴福,太平天國幼天王,被凌遲處死。

11月23日,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太平天國干王,被殺。

曾國荃率軍攻入南京後,殺人、強姦、放火、搶劫達一個月之久。

6.最後一個就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亡在30萬以上

更多內容,關注公眾號:雙子夢歷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2187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