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的貢獻為何不被承認!袁世凱為什麼要稱帝

有人說,明明袁世凱是在推翻滿清政權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的功臣,為什麼反被稱為「竊國大盜 」?明明武昌起義爆發的時候孫中山還在美國,匆匆趕回來之後,就被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此後歷史教科書卻說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這是為什麼呢?

一般來說,政治人物是不可以犯錯誤的,一件壞事足以一筆勾銷一百件好事,而且基本上不會得到原 諒。儘管袁世凱是晚清維新派的重要代表,他在推動中國政治、軍事、司法、經濟、社會管理、教育等領 域的現代化方面作出了許多貢獻;僅就辛亥革命而言,如果說推翻君主專制制度是其成功標誌的話,那麼 袁世凱的功勞是誰也比不上的。但是,袁世凱稱帝了,表明他的骨子裡還存在著傳統帝王思想,這是不可 原諒的,由此他就被貼上了「壞人」的標籤而一無是處。

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資料圖)

其實,如果說辛亥革命帶來了民主的時代潮流的話,那麼袁世凱所「逆」的是孫中山革命 黨人所倡導的民主的形式,而並沒有「逆」其民主的實質。袁世凱的皇帝是「立憲皇帝 」,這個「皇帝」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皇帝的含義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洪憲皇帝 」所受制約的程度並不亞於孫中山和蔣介石的「軍政」、「訓政」,至今看 來也是十分難得的。尤其是,稱帝受到抵制以後,袁世凱不但認識到了錯誤,而且也改正了錯誤,主動取 消了帝制。或許可以說,袁世凱最大的問題只是歷史沒有給他時間糾正錯誤,年僅56歲就死去了。作為當 時唯一有能力維持社會政治穩定的人,假定他的生命延長10年、20年,如果他能夠讓中國較長時期保持穩 定、推動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進展,人們會「計較」他犯了曾經恢復帝制的錯誤嗎?

革命的艱難,也似乎讓人們形成了這樣的觀念,好像沒有流血犧牲,就談不上是革命。相比之下,孫 中山多次領導武裝起義,屢敗屢戰、愈挫愈奮,那才是革命;而袁世凱掌控著強大的北洋軍,一哄一騙一 逼,敵人就投降了,怎麼看怎麼像投機分子,怎麼看也是欺負孤兒寡母的陰險小人。辛亥革命之前早有人 預言中國一旦發生革命,必然像法國大革命那樣千百萬人頭落地,結果沒怎麼打仗就把滿清王朝推翻了, 這在具有傳統「革命觀」的人們看來就太不像革命了。至少袁世凱從清廷背叛出來也要經歷一 段時間的艱苦奮鬥,那樣人們才可能改變對他的看法。

事實上,正是袁世凱從「敵人」內部響應革命,恰恰差一點讓中國「革命」擺 脫了改朝換代必血流成河的歷史宿命。另一方面,清廷願意遜位,而不是把「天下」作為家族 、家庭的私利,這也是一種善於妥協的高貴品質。接受袁世凱遜位要求的隆裕太后被許多論者說成是 「頭腦簡單」、「無知無能」。以筆者之見,即使她不是有意為之,畢竟是她作出 了清帝遜位的決策,承擔了喪失家族皇權的歷史責任,她就是一個懂得妥協、敢作敢當的政治家,是她和 袁世凱共同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罕見的一次意義重大的政治妥協,這應當是辛亥革命中特別值得紀念的重要 歷史事件。(作者單位:民革中央辦公廳)

袁世凱為什麼要稱帝?

登基就是當皇帝。中國歷代上到底有多少皇帝呢?大致說來,如果從秦始皇開始算起,也就是秦漢三國魏晉 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遼夏金、元明清,加上元朝滅亡後的北元皇帝、明朝滅亡後的南明皇帝,農民 起義領袖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及其兒子洪天貴福,合計407位。至於秦始皇以前,由於稱呼 不一樣,如王、公、侯等等,那就更多了。

這麼多的皇帝中,誰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呢?一般來說,1912年2月12日退位的宣統皇帝愛新覺羅 ·溥儀被認為是末代皇帝。這一說法當然沒有什麼問題,可真還就有一個人,因為他的所作所為,導 致了一個新問題的產生:究竟誰是我國歷史上的最後一位皇帝?

這個人就是袁世凱。

袁世凱在1915年12月12日接受了所謂的民眾勸進書,定1916年為洪憲元年,宣布登基。他在位83天,史稱洪 憲皇帝。1916年3月22日,袁被迫下台,6月6日因尿毒症棄世而去。袁世凱在位的時間很短,僅僅83天。

袁世凱由一漢族官家子弟,在清朝滿族人當政時出任直隸總督、軍機大臣,民國建立後竟然擔任國家第 一領導人——大總統,可是,在他人生的最後幾年,竟然選擇了皇帝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這是他 一生中最大的敗筆。水中撈月一場空,黃粱一枕白日夢。像袁世凱這樣謀略絕非尋常可比的人,為什麼一定 要冒天下之大不韙,逆歷史之潮流,復辟帝制、穿龍袍當皇帝呢?

袁世凱的一念之差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死,其鳴也哀。袁世凱在帝制失敗後很坦率地承認:「此是余自己不好 ,不能咎人。」1915年,袁世凱輪流召見各省將軍進京述職時,總是問這麼一句:「咱們辦共和辦 得怎麼樣?」「共和」前加一個「辦」字,實在是意味深長。地方官員當然善 於揣摩領導的心思了,大都回答道:「共和不容易辦好,還望總統多負責任,以救國家。」

袁世凱確實想當皇帝,他不是一個真正的共和主義者,帝王思想十分頑固,早就有當皇帝的心思。有一件 事很說明問題:

袁世凱平日裡喝茶多用一九龍白玉杯,因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故而十分心愛。有一天他在午睡的時候,小 書童進來獻茶,一不小心,將九龍杯失手跌破。小書童知道闖了大禍,哭著找到袁世凱的表弟 ——張鎮芳。張鎮芳十分了解袁世凱的心思,便教書童如是這般去說。

袁世凱醒來,見小書童端的不是九龍白玉杯,便問道:「玉杯呢?」

小書童戰戰兢兢回答道:「求大人饒命,九龍白玉杯被小的失手打碎了。」

袁世凱一聽勃然大怒:「這還了得,你不想活了?」

小書童嚇得大哭,說:「小的端茶進來,看見床上睡的不是大人……」

「不是老子是誰?」袁世凱聲震屋瓦,橫眉怒目。

「是……是一條五爪金龍盤在床上……小的嚇了一跳,這才不小心將 九龍白玉杯打碎了。」

袁世凱聞言,臉上頓時雲開霧散,和藹地說:「胡說八道,這事不許對別人說,讓我聽見剝了你的皮 。」說著隨手摸了把銀元:「這個賞給你,下去吧!」

小書童因禍得福,歡天喜地地走了。

從這一件事上,可以知道袁世凱確實想當皇帝。上有所好,下必從之,楚王好細腰,宮人多餓死。當時北 京城的一位天文學家也呈文袁世凱,說他多日夜觀天象,發現三更以後,有帝王之星朗照某緯度,經仔細勘探 發現正是河南項城。現在帝星已向北而來,一個月後就可以到達北京,這是上天的垂象,您呢,就稱帝吧!

有人給袁世凱批過八字,說他的命「貴不可言」,說他項城老家的墳地,一邊是龍,一邊是鳳, 龍鳳相配,袁家應該出一代帝王。這些說法,無疑會對袁世凱產生影響。他之所以「洪憲稱帝 」,就是想藉此來「應天承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169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