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坑殺趙卒四十萬後,「殺神」白起緣何寧死不肯攻趙?

"殺神"白起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曾替秦昭王征戰六國,為秦王朝的統一立下汗馬功勞。這位戰國名將心性果決,用兵如神,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因其每逢戰勝,都會下令窮追猛打,屠戮敵軍,也被人們稱為「殺神」,「人屠」,其中最為有名的一戰便是秦國對趙國的長平之戰。但在長平之戰獲勝坑殺趙國降卒四十萬後,白起就再也未曾出兵攻趙,這其中又有什麼緣由呢?

先來看看長平之戰。公元前261年秦國大將王齕攻韓,奪取上黨,然後攻趙。趙國大將廉頗看清地勢利弊後,放棄不易防守的丹河西岸陣地,退縮第二防線,採取以逸待勞的方式,企圖挫敗秦軍銳氣。期間秦軍損兵折將,三年後,趙國內耗過大,漸露弊端,趙王用趙括替換了廉頗,決心集中兵力拚死一戰。秦王便派白起暗中奔赴前線。白起採取假意敗退,後退誘敵策略,不但暗中切斷趙軍後援,更將趙軍誘入己方包圍圈,圍困四十餘日後趙軍大敗投降。白起言說趙軍反覆無常,留之恐有大患,因而下令將趙國四十萬降卒盡數殺光。

此戰過後,白起之名令六國聞風喪膽。彼時白起正打算趁勝追擊,趁著趙國人心惶惶之際滅趙,但秦昭王卻被秦相范雎以「秦兵疲憊,急待休養」為由說動,決心接受趙國割地求和。至此兩國暫且休戰,錯失了滅趙的良好時機。白起也因此怨上范雎,將相失和。

不久後秦國又一次發兵攻趙,秦將王陵攻打趙國邯鄲而大敗,秦王想用白起為將攻邯鄲,白起言說諸侯國怨秦久矣,此時攻打邯鄲易使趙國和其他各國裡應外合,且趙國在長平之戰後憎恨自己,若是自己出征趙國恐怕會令趙國舉國反抗,於秦軍不利,不肯出兵。秦昭王於是改派王齕替王陵為大將攻打邯鄲,果然被白起說中,秦軍大敗,死傷慘重。

白起道秦昭王先前不肯聽自己的勸告,秦昭王惱怒,強令白起出兵攻趙。白起稱病,拖延數月方才啟程。此時秦軍戰敗消息不斷,秦昭王與范雎商議,以為白起遲遲不肯奉命,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155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