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一個家族,富了四百年,祖孫十二代皆富豪,卻因慈禧破了產

現在的世界,大小企業遍布各地,很多企業都是家族企業,但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中國的古代也有很多這樣的家族企業,子孫多代一直做著自己家族的家族企業顯赫了多代。

要說這中國古代出名的家族企業,那可少不了康氏大家族了。他們家族擁有一個住了康氏家族前後十二代人的康百萬莊園,祖孫十二代都是富豪,跨越了明朝清朝和民國三個時期,家族顯赫了四百多年,曾經因為慈禧太后的冊封而名揚天下,卻也因為慈禧而最終破產。

坐落於河南省鞏義市康店鎮的康百萬莊園,又名河洛康家,建於明末清初。而康百萬呢,則是明清以來對「中原活財神」康應魁家族的統稱。莊園最初建在山腰,逐漸又建至山頂,是一處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紀封建堡壘式建築,於劉文彩莊園、牟二黑莊園齊名譽為全國三大莊園。

這個顯赫四百多年的唐氏家族的發展開始於明洪武七年,康氏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就是一位叫做康守信的人。他跟隨著自己的母親從山西洪洞遷居至鞏縣橋西村,幾百年的時光在歲月的長河中緩緩流過,康氏家族的家族事業也一點一點的壯大,並且越做越大越富。

到了康氏的第六代康紹敬時,他兼任了當地的水陸交通和鹽業、稅務的官職,憑藉著自己的地域優勢組織了康氏家族的人們一起將河南的糧食、棉料及油等物資銷往山東,之後到了山東將山東的鹽和海產品運到河南銷售。

到了清朝嘉應年間,正趕上鎮壓白蓮教,康氏家族也趕上了這一潮流,把握住了長達十年的關於棉花和布匹的軍需品訂單,軍需品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更何況是控制了長達十年之久的訂單,可見康氏家族掌控能力之大。那時候的康氏在魯、豫、陝三省已經是十分有名的富裕家族了,康氏家族的大名也都傳遍了四方。

幾百年來,康氏家族一直在家族企業中占著極高的地位,經久不衰,當然,這個家族事業的不衰落也離不開他們家族特有的治家理念和經商之道。他們的發家之道,都刻在了莊園裡面的「留余」匾上,雖然有七十四字之長,但總結起來大概也就是需要後輩們做事都留有餘地,不做盡做絕罷了。上對皇天留余,對朝廷留余;下對百姓留余,對子孫留余。也正是這個留余的理念,讓這個家族經久不衰富了四百多年。

只可惜,國家有興盛與衰亡,家族也就算再顯赫也總有走向衰亡的一天。清政府的腐敗讓整個中國社會格局變得動盪不安,商業的發展也受到了巨大的阻礙。首先社會動盪,然後家族的經營也出現了問題,清政府封鎖黃河運河之後康家的航運船隊也受到了很大的打擊,運輸工具被破壞了,財路也就被斷了。並且修建了鐵路之後,水路運輸也漸漸不再壟斷物資的運輸市場,康家的運輸業徹底衰落。

除了運輸業的衰落,家族後期的那些後人們享受安逸的生活不僅不努力工作維持家族企業,還揮金如土肆意揮霍祖宗們留下來的寶貴家族財產。除此之外,八國聯軍攻陷北京之後,慈禧帶著光緒逃亡時經過鞏義,康氏家族受命修浮橋建行宮,耗費了大量的銀兩,不僅獨資建築,還向慈禧捐了百萬兩白銀以及價值連城的「一桶江山」。

康氏家族在慈禧和清政府身上耗費的巨資也讓康氏家族被賜了一個「神州富甲康百萬」的金匾,雖說是有了慈禧賜的金匾因此名揚天下了,但這個名譽幾乎耗費了整個家族的積蓄。再加上社會的動盪和企業的難以運轉,最終在康氏家族第十八代弟子康子昭的一生槍響中,康氏的輝煌歷史就此抹上了句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1440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