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飛彈一般指的是射程超過了8000公里的彈道飛彈,目前除了發國外,其他幾大國的洲際飛彈射程都超過了11000公里,洲際飛彈一般都會攜帶核彈頭,其典型構成為:液體或固體推進裝置,二級或多級助推火箭,慣性制導系統,一枚或者多枚核彈頭。洲際飛彈是核戰略力量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核三位一體打擊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洲際飛彈擁有比中短程飛彈更長的射程和更快的速度,在美國,由洲際飛彈、轟炸機以及核潛艇共同組成了「三位一體」的戰略威懾力量,三者有著共同的地位;在俄羅斯,洲際飛彈是核打擊的主體。如今擁有著洲際飛彈的國家越來越多,主要是有美國、中國、俄羅斯、法國以及英國,印度也在研製之中。洲際飛彈是一個國家核力量的象徵,裝載核彈頭的洲際飛彈更是打擊和威懾敵人的利器,但是在研製和使用洲際飛彈上,難免不會發生事故,甚至有一些血的代價。這些災難主要是由於操作的失誤、不遵守規章造成的,其中前蘇聯就發生了一次震驚世界的飛彈爆炸事故。
這件事還要追溯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前蘇聯的拜科努爾發射中心的火箭發射架上架上了一個龐然大物——R-16式洲際飛彈。該飛彈是前蘇聯第一種可以使用的洲際飛彈。那個時候美蘇爭霸幾乎進入一個瘋狂局面,誰也不服誰,兩國都將核武器瞄準對方,等待著核大戰的到來。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國都想擁有洲際飛彈,美蘇都在爭著研製威力更大的核飛彈,為了壓美國人一頭,蘇聯高層不斷督促軍工儘快造出洲際飛彈,隨後就將R-16架上了發射架,一旦發射成功,蘇聯將會超過美國率先擁有洲際飛彈。然而就在發射的那個晚上,維護任務就要結束的時候,不幸的事發生了,這枚飛彈竟然發生了大爆炸,在場的前蘇聯飛彈部隊司令員涅傑林元帥當場喪生,發射台上的一百多名前蘇聯科學家也被熊熊大火所淹沒,該發射架周圍被夷為平地,幾年後才得以重建。
這次爆炸是由於在維護時二級發動機自行點火,巨大的火焰瞬間就將一級發動機和燃料罐,將燃料罐給引爆了,燃料在爆炸中噴濺了出來,周圍溫度迅速升高,進一步引起了爆炸。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77/node141298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